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看起来自卑内向,其实内心无比自恋( 二 )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看起来自卑内向,其实内心无比自恋
文章图片

而在这三点前提下 , 自恋者又被分为 “显性自恋”和 “隐性自恋” 。
显性自恋的人 , 大体就是我们通常认知里“自恋”的样子 。 Ta们性格张扬、做事强势 , 有时喜欢自吹自擂 , 和ta们交往时 , 你会感到ta们更多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 。
而隐性自恋则恰恰相反: 这些人看起来是内向的、甚至是羞怯的 , 但ta们实质是冷漠、自我中心、追求特别的 。 如果我们有读心术 , 会发现这些人丰富的内心戏 , 完全不输那些高调的自恋者 。
同样是自恋者 , 为什么这两类人在性格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Miller等人(2010)的研究指出 ,这两种“自恋”的发生 , 有着不同的内在原因: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看起来自卑内向,其实内心无比自恋
文章图片

原来是这样!不过 , 道理好像是懂了 , 但情绪波动、容易受伤 , 似乎也是真正内向敏感的人们的典型特征 。 那么 ,我们要怎么判断一个人是真的性格内向 , 还是隐性自恋呢?
心理学家认为 , 隐性自恋者和低自尊、高敏感、内向人群最主要的区分 , 在于ta们各自独特的思维模式: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看起来自卑内向,其实内心无比自恋
文章图片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看起来自卑内向,其实内心无比自恋
文章图片

相比显性自恋的人们 , 隐性自恋对人际的破坏则更为隐蔽 。 这种隐隐约约“阴阳怪气”的感受 , 便会让人在社交场合回避不及 。 可是 , 为什么隐性自恋者会养成这么别扭的性格呢?
接下来 , 就让我们试着走进隐性自恋者的世界 。
隐性自恋的形成 , 可以追溯到童年(Miller et al., 2010; Otway & Vignoles, 2006) 。 从研究结果来看 , 隐性自恋与童年虐待和负面教养模式呈现出了显著的相关关系 。
前者大家能理解 。 什么是“负面的教养模式”呢?
一种常见的情况是 ,父母对孩子有极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待 。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看起来自卑内向,其实内心无比自恋
文章图片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看起来自卑内向,其实内心无比自恋
文章图片

久而久之 , 这些隐性自恋者们自己都会感到分裂:我好像比其他人优秀 , 又好像比他人更差劲;好像被他人所爱 , 又好像随时会被抛弃 。
事实是 , 隐性自恋者身上往往的确存在着一些比较出众的、能够为之骄傲的地方 。 但同时 , ta们又没能够基于这些优点 , 建立起健康的自尊感 。
曾经的经历告诉ta们: “缺点”是不好的、不被接受的 , 只有“优点”才有存在的价值 。 Ta们无法接纳的 , 不仅是自己身上客观存在的缺点 , 更是那个害怕被质疑、被忽视的自己 。
还记得吗?之前我们提到 , 隐性自恋者的身上的“自恋” , 源于 对世界的不信任 。
现在 ,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当一个隐性自恋者表现出攻击性的时候 ,ta们不是在为自己争取利益 , 而是在“保护”自己 。
即使ta们对他人的恶意揣测大都是错误的 , 但ta们依然会如此往复 。因为ta们潜意识里一直在避免回到过去熟悉的人际模式中——
生怕自己哪一点没有做好 , 就被质疑、被否定、被攻击 。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隐秘自恋者的生活 , 那想必是 痛苦 。
这种痛苦 , 在于 ta们身上那些显性自恋者所没有的脆弱、纠结和矛盾 。
在针对自恋和自尊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中 , 隐性自恋和自尊始终呈负相关关系(Miller & Campbell, 2008; Pincus et al., 2009; Sedikides et al., 2004) 。 也就是说 ,隐性自恋与低自尊往往是共存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