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厚家传地理秘诀 萧吉地理风水抄本( 三 )


明朝李国木编有《地理大全》两集共55卷,均为当时流行的相宅相墓之书 。第一集收录了晋郭璞的《葬经》,唐邱延翰的《天机素书》,唐杨筠松的《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宋廖瑀的《九星穴法》、蔡元定的《发微论》,明刘基的《披肝露胆经》,以及李国木自己编撰的《搜元旷览》(又称《遯庵彚古》);第二集收录了唐曾文迪的《靑囊序》、杨筠松的《靑囊奥语》和《天玉经》内传外编,元刘秉忠的《玉尺经》(附《遯庵原经图说》),宋赖文俊《催官篇》(附《遯庵理气穴法》),宋吴克诚的《天玉外传四十八局图说》,以及李国木自己的《索隠元宗》 。李国木的这个工作对于堪舆文献的保存和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对所集诸家之书“多所窜改”,使得这些书籍已非本来面目 。此后,清人叶泰汇编《平阳全书》和《山法全书》,“皆裒集前人堪舆之说”,同时也对这些著作进行评注 。
可见,中国堪舆、中国术数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一方面反映出在正统儒家学说之外的“江湖”道理,同时也有其理论根源 。这个根源从表象看,和儒家同源,俱来自于“易学”,来自《易经》,以及历代大儒对《易经》的理解所作阐发 。《周易》讲的是后天八卦,据说伏羲氏曾创先天八卦 。古人曰:“先天所以立体也,后天所以致用也 。”因此,中国的所有术数又被视为从《周易》衍变而来的实用之学 。由于《周易》的太极、八卦、阴阳等内容均为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的解释,所以,术数则是中国古代应对自然的实用技术体系 。
【廖厚家传地理秘诀 萧吉地理风水抄本】宋代是中国堪舆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多种相宅相墓的著作,而且出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堪舆家,如杨筠松、曾文辿、廖金精、吴景鸾、赖大有、谢世南、王伋等 。技艺与理论的结合,逐渐形成了两大堪舆流派,一为义理派,又称“宗庙之法”;二为峦头派,又称“江西之法” 。明初浙江义乌王祎专论此事:
堪舆家之说,原于古阴阳家者流 。古人建都邑、立家室,固未有不择地者,而择地以葬,其术则本于晋郭璞所著《葬书》二十篇,多后人增以谬妄之说 。蔡元定尝去其十二,而存其八,后世言地理之术者,此其祖矣 。自近世大儒考亭朱子,以及蔡氏,莫不尊信其术,以谓夺神功、回天命,致力于人力之所不及,莫此为验,是固有不可废者矣 。后世之为其术者,分为二宗 。一曰宗庙之法,始于闽中,其源甚逺,至宋王伋乃大行 。其为说主于星卦,阳山阳向,阴山阴向,不相乖错,纯取五星八卦,以定生克之理 。其学浙间传之,而今用之者甚鲜 。一曰江西之法,肇于贑人杨筠松、曾文迪,及赖大有、谢世南辈,尤精其学 。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 。专指龙穴、沙水之相配,而他拘忌在所不论 。其学盛行,于今大江以南,无不遵之者 。二宗之说,虽不能相同,然皆本于郭氏者也 。业其术者,叅其异而会其同,斯得之矣 。
后人论及葬书及宋代堪舆,多依王祎此说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术数的发展历程中,自周秦逮及隋唐,卜筮为其主流 。唐宋以降至明清,则堪舆之风大盛 。究其所由,则因隋唐以前,固然有陈胜之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吁,但大抵上是家族的命运决定个人的命运 。国家的决策、家族的命运,需要通过卜筮决犹豫 。随着科举取士的盛行、国内市场的形成,个人的命运往往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等级制度仍然存在,但等级之间的流动却成常态,这就增加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这种社会变动之中,预测人们命运的卜筮、龟策,让位于可能改变人们命运、可能“夺神功、回天命”的堪舆、风水,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而古代的“司南”经过长时期的改进,至宋代而成罗盘、成指南针,实际上给予古老的相宅相墓术提供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测量仪器,从而促进了堪舆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