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法分子制作仿冒App并通过分发平台生成二维码或下载链接 , 采取定向投递等方式 , 通过短信、社交工具等向目标人群发送二维码或下载链接 , 诱骗受害人下载安装
●在虚假的贷款App上提交姓名、身份证照片、个人资产证明、银行账户、地址等个人隐私信息的用户数量甚巨 , 大量受害用户向诈骗分子支付了上万元的所谓“担保费”“手续费”费用 , 经济利益受到实质损害
●应用市场平台应当承担审查义务 , 加强审核 , 如对App进行实名登记 , 并严格监管;正版官方App应加强监测 , 一旦发现山寨App或网页等立即举报 , 也要及时对消费者进行提醒 , 以防上当
因为一款虚假的贷款App , 山东潍坊市民侯丽(化名)损失了1万元 。
这款App的名称、图标与度小满金融旗下信贷服务“有钱花”App相同 , 甚至连服务内容也一致 。 做生意急需贷款的侯丽没有过多思考 , 便在“贷款经理”的引导下 , 一步步掉入陷阱 。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普及 , 各类App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与此同时各种山寨App也浮出水面 , 如大量虚假的贷款App并无真实贷款业务 , 仅用于诈骗分子骗取用户的钱财和隐私信息 。 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 , 当前通过虚假App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占所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60%以上 。
这些虚假App都有哪些套路 , 是如何传播并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 , 又缘何屡禁不止?近日 , 《法治日报》采访人员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调查 。
李逵李鬼真假难辨
诱骗担保费手续费
今年6月 , 侯丽收到一个自称“有钱花”贷款App经理陈先生的好友申请 。 因做生意急需用钱 , 她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添加了对方 。
成为好友后 , 陈先生告诉侯丽 , 为了冲业绩 , 他可以帮侯丽申请“有钱花”的内部渠道 , 无需房车抵押只需身份信息和还款银行卡 , 就能最高办理10万元贷款 。 唯一条件是 , 只能通过他发送的链接和邀请码进行下载和注册 。
急需用钱的侯丽按照陈先生的指引 , 下载了一款名为“有钱花”的App , 并填写邀请码进行了注册 。
据侯丽介绍 , 起初她还将信将疑 , 但看到这款App的logo后 , 彻底卸下了防备 , “App名称、图标和官方‘有钱花’App的一模一样 , 里面的内容也没有什么不同” 。
紧接着 , 陈先生对侯丽进行了游说:“你属于内部特邀客户 , 享受贷款利息低、手续简单、放款速度快等福利 。 ”
听到这些“福利” , 侯丽心动了 。 她在陈先生的指导下申请了5万元贷款 , 可在最后的放款环节却“出了意外”——“输错身份证号码或者银行卡号 , 且由于多次放款失败 , 资金已经被金融监管部门冻结 。 ”陈先生这样解释 。
随后 , 陈先生在社交平台上建了一个讨论群 , 成员包括侯丽及另外一名“客服” 。 这名“客服”在群里上传了一份“银保监会处理文件” , 注明侯丽存在骗贷行为 , 需要缴纳申请额度20%的保证金证明不是故意骗贷后 , 才会把贷款和保证金共6万元汇入侯丽的银行卡 。
为了成功贷款 , 侯丽将1万元保证金打入对方指定的账户 。 等她再试图联系陈先生和“客服”时 , 对方已经将她“拉黑”了 。 此时 , 侯丽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 下载的这款App竟然是“有钱花”App的高仿款 。
侯丽的经历不是孤例 。 早在2018年 ,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站发布《2018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指出 , 在虚假的贷款App上提交姓名、身份证照片、个人资产证明、银行账户、地址等个人隐私信息的用户超过150万人 , 大量受害用户向诈骗分子支付了上万元的所谓“担保费”“手续费”费用 , 经济利益受到实质损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