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曹妍/文文艺青年的“乌托邦”——豆瓣准备进军直播领域 。
11月22日 , 天眼查App显示 ,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豆瓣在线直播Android版应用系统”获得登记批准 , 版本号为V1.0 。
采访人员就直播业务相关问题咨询豆瓣相关负责人 , 对方表示 , 现阶段直播产品主要服务于出版方 , 例如11月19日上线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与艺术的关键词》直播 。 对于未来具体规划 , 截至发稿 , 未收到豆瓣方面回复 。
文章图片
《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与艺术的关键词》直播
豆瓣成立于2005年 , 是很多文艺青年的小众聚集地 。 “2006年开始玩豆瓣 , 当时为了追五月天乐队 , 发现豆瓣有个五月天小组 , 上面的演唱会、电影等资源比较多 。 ”资深豆瓣用户“三三”说 。
15年间 , “三三”见证了豆瓣从活跃到“沉寂”的过程 。 据她介绍 , 豆瓣红火时候 , 平台上有非常多的文艺明星和大V 。 然而到了2011年左右 , 这些人就不再更新 。 现在 , 自己上豆瓣主要为了标注想看的书和电影 , 或者为它们评分 。
文章图片
曾经活跃在豆瓣的文艺明星和大V
【走出文艺“乌托邦”,豆瓣直播有市场吗?】2011年是豆瓣“煎熬”时刻 。 浙江省现代电子商务研究院商业模式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正扬表示 , “豆瓣的‘沉寂’是内外因素叠加造成的 。 ” 自2010年开始 , 移动互联网步入高速发展期 , 以微博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浪潮席卷全国 , 收割了一众用户和资源 , 对豆瓣造成了一定压力 。
外部环境冲击下 , 豆瓣也曾尝试向移动端转型 。 林正扬指出 , 2011年开始 , 豆瓣将网页端多个功能模块 , 按照不同功能拆分成垂直App放在应用商店 。 但效果并不理想 。 强行拆分功能不仅降低了用户体验 , 还增加了企业运维的资金、时间和人员成本 。
经历了不太成功的转型 , 豆瓣近几年的战略布局相对谨慎 。
目前 , 豆瓣电影、豆瓣读书、豆瓣同城和豆瓣音乐是豆瓣的“书影音”主要版块 , 其中豆瓣电影在市场的认可度较高 , 也是用户使用最多的版块之一 。 因此 , 依托书影音的内容输出是外界对豆瓣直播的落地猜测之一 。
林正扬表示 , 直播类型主要分为内容直播、电商直播和娱乐直播等 。 豆瓣的影视资源、文艺调性以及用户特征 , 都与内容直播比较契合 。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民族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广告主协会广告主研究院研究员关键同样看好豆瓣内容直播 。 “影视评论是一个独特的领域 , 如果有某个群体能够把影评做的既专业又有趣 , 一定会有需求市场 。 ”
实际上 , 豆瓣在2017年便上线了基于内容输出的知识付费产品——“豆瓣时间” 。 通过学界名家、青年新秀、行业达人制作的付费专栏 , 以音频、文字等形式向用户呈现知识内容 。 林正扬认为 , 开展直播业务有望进一步拓展豆瓣知识付费玩法 。
文章图片
豆瓣平台知识付费产品——“豆瓣时间”
然而另一方面 , 知识付费产品需要极强的专业性 , 对内容的生产者要求较高 , 需求端用户的知识付费习惯仍然是平台内容商业化所面临的挑战 。 林正扬认为 , 豆瓣是一个去中心化、去精英化、强调大众话语的内容社区 , 其优势在于用户参与度高、粘性较强 , 劣势则是分散化的内容产出 。 她认为豆瓣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吸引用户观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