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科普系列(2): 心理学研究基础之心理测量( 二 )


但是 , 问题来了 , 表面上看起来靠谱不见得就真的靠谱 。
就这几个测量“责任心”的条目 , 你仔细看 , 是不是每个描述都让人觉得很好 , 觉得自己至少应该得个4分 。
这是非常致命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 , 很难避免但一定要尽量避免 。 要知道我这里举的“责任心”的这些条目可都是被研究者经常使用的量表 , 但是这个问题看起来还是如此扎眼 。
同时 , 一个人高兴时会更容易笑 , 但不见得聊天中笑的次数就一定能反应其高兴程度 。 我可以礼貌性地笑一笑 , 也可以装得很开心 , 尽管可能我内心已经悲痛欲绝 。
还有一个经常会影响效度的因素 , 那就是测量工具的灵敏度或者测量范围的问题 。 就好比考试 , 题目不能太难也不太简单 。 太难了 , 全班人都考30分左右 , 区分不出来谁学习更好一些 , 这是地板效应 , 所有数据都挤在最下面 。 太简单了也不行 , 全都是1加1等于2这类的 , 所有人都会 , 都考100分 , 也区分不出来谁学习更好一些 , 这是天花板效应 , 所有数据都挤在最上面 。
或者比如一个人其实是250斤重 , 但有一天他测了一下发现自己只有200斤 , 高兴坏了 , 但其实没啥高兴的 , 那个称最高就到200斤 。
由此可见 , 信度很重要 , 效度更为重要 , 只有信度没有效度 , 就好比你想找张三 , 但每次你都能非常精准地把李四拉过来 。
经济学中就有这样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老朋友 , 那就是 GDP , 它被用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程度或者发展速度的指标 。 但越来越多的人现在认为这个指标并不是一个好指标 , 套用到这里就是 , 效度不好 , 并不能真实地反应经济发展情况 。
大家应该都听过一个笑话 。 两个人走路上 , 看到一泡狗屎 。 张三对李四说 , 你吃了它 , 我给你十个亿 。 李四吃了 , 张三给了李四十个亿 。 李四心理不太爽 。 过了一会 , 又看到一泡狗屎 。 李四说 , 你吃了它 , 我给你十个亿 。 张三也觉得自己之前草率了 , 就吃了屎 , 李四又给了张三十个亿 。 结果是 , 两个人谁都没得着一毛钱 , 社会也没有增加任何财富 , 但这个国家的GDP却增加二十个亿 , 还有成本呢 , 就是两个人各吃了一泡狗屎 。
总结
科学的定量研究需要使用一系列的心理测量工具 , 比如问卷或者反应时间等 。
测量工具必须:首先稳定可信 , 其次准确有效 , 不然的话 , 你搞半天就是搞个寂寞 。
(本文到此结束 , 下次我们讨论心理学研究基础之研究设计)
【心理学科普系列(2): 心理学研究基础之心理测量】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党君华”(ID:gh_3207b3f4c039) , 作者党君华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 , 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