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科普系列(2): 心理学研究基础之心理测量

心理学科普系列(2): 心理学研究基础之心理测量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定量研究需要测量工具
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性的 , 比如访谈;另一种是定量的 , 也即采取数学化的形式来描述和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 这是目前的主流方法 。
就好比说:张三比李四高 , 这就是一种定性的描述;张三比李四高5厘米 , 这就是一种定量的描述 。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粗浅的比喻 。
既然是定量 , 那就必须有测量工具和度量单位 , 就好比我们测身高需要尺子 , 尺子上有长度单位 。
同样 , 心理学也需要有测量工具 , 这些工具也需要有度量单位 。 比如很多人可能做过问卷调查 , 5点量表打分 , 这里的问卷就是测量工具 , 5点打分就是度量单位 , 反应心理变化的程度 。
这里我列几个用来测量“责任心”这种人格的问卷条目来举个例子 。
问卷这样要求:“你在多少程度上同意以下描述 , 1表示完全不同意 , 5表示完全同意” 。

条目1:我善于督促自己 , 以便如期完成事情
条目2:我试图认真地完成交代给我的所有工作
条目3:我有一套清楚的目标 , 并以有条理的方式朝它迈进
条目4:我努力达成我的目标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测量工具 , 比如:
你在一堆圆圈中找到一个方块所使用的时间;
你和别人聊了5分钟大天儿 , 过程中一共笑了多少次;
你参与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之后 , 从离开实验室房门到离开整个大楼 , 走了多少步 , 走了多久;
你看到一个蜘蛛时的皮肤电阻;
你被别人拒绝之后唾液中的皮质醇浓度;
你看到一个美女或者帅哥时大脑中奖赏系统的血氧流量变化 。
如何判断测量工具是否靠谱 这些测量工具都是研究者们设计的 , 并不一定所有的都靠谱 。
靠不靠谱用什么来判断呢?主要有两个指标 。
首先是可信度 , 简称信度(reliability);其次是有效性 , 简称效度(validity) 。
信度
可信度 , 顾名思义 , 就是看一个测量工具是否稳定可靠 , 比如你用一个尺子去测身高 , 这个尺子的刻度需要精准固定 , 不能热胀冷缩 , 在室内测一个数 , 到室外又变了 , 所以你看很多尺子都是钢尺 , 它就要好于皮尺 , 因为皮尺有一定的弹性而且容易扭曲变形 。
比如前面举的测量“责任心”的问卷条目 , 因为有好多个条目 , 所以就必须保证 , 尽管这些条目的描述不一样 , 但测量的东西其实是一样的 , 测的都是“责任心” , 这就是内部一致性 。 不能搞成一个问题问的是你是否负责任 , 另一个问题问你吃饭了没 。
同时 , 它需要比较稳定 , 今天测和十天后测 , 得到的结果应该差不多 , 而不应该是今天测出来“责任心”挺高 , 过几天测出来“责任心”又很低 , 这就是重测信度 。 类似于前面说的 , 你得用钢尺去测身高 , 在北极也罢赤道也罢 , 测的不会有太大差别 , 皮尺可就说不定了 。
这里只是用问卷举个例子 , 因为大家都对它最熟悉 。 上面提到的其他的测量工具也都需要保证信度的 , 否则的话 , 尺子都不准 , 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不靠谱的 。
效度
效度指的是一个心理测量工具是否真的测到了你想要测的那个东西 。 就比如说你想要测“责任心” , 那你首先得保证 , 这些条目最起码看起来像是在测“责任心” 。 或者举个其他的例子 , 我们测的是一个人在聊天中笑了多少次 , 用它来指代一个人的高兴程度 , 这个至少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可行的 , 不是胡乱编排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