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模型揭示 为何患新冠肺炎老人病症更重
科技日报讯 (采访人员赵汉斌)了解新冠肺炎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学特征 , 对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11月22日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了解到 , 该所的一项研究 , 发现了新冠肺炎老年猕猴模型炎症反应延迟暴发的免疫病理学机制 , 或将为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该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在国际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 。
免疫系统过度应答被认为是新冠肺炎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 而灵长类动物为动态研究新冠肺炎病理学机制提供了良好模型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学科组先前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中国猕猴后 , 表现出与人类患者相似的病理特征 。 但不同于年轻猕猴免疫反应迅速和炎症反应及时衰退的特点 , 老年猕猴表现出肺组织炎症反应延迟暴发的异常变化 。
年龄相关的异常免疫微环境 , 可能在新冠病毒感染早期就已经形成 , 并持续影响老年患者的疾病进展 。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 , 郑永唐研究员团队基于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定量技术分析 , 对中国猕猴新冠肺炎模型进行更为精确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 通过对感染早期未病变肺组织进行分析 , 研究团队发现病毒感染并未显著受到年龄影响 , 老年猴与年轻猴的肺组织ACE2阳性细胞在感染后都大量减少 , 但是老年猕猴ACE2阳性细胞凋亡、自噬和信号通路活化水平较年轻猕猴更为严重 。
【猕猴模型揭示 为何患新冠肺炎老人病症更重】【编辑:卞立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