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的风点亮冬奥的灯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71天的时间 。 在冬奥筹办过程中 , 科技的助力成为一大亮点 , 场馆建设、基础设施、绿色环保、智慧服务、转播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得到充分展示和应用 。
在近日举行的科技冬奥新闻发布会上 , 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说 , 科技冬奥工作有规划、有成效、有期待 。 一届亮点纷呈、科技感十足的北京冬奥会将令世界瞩目 。
场馆建设融合科技与艺术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一个新建的竞赛场馆 , 在建设过程中 , 场馆采用了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 , 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1/4;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赛道长度大、落差大、弯道多 , 场馆通过技术创新解决赛道精度和温差控制难题 , 采用“毫米级”双曲面混凝土喷射及精加工成型技术 , 1.9公里的赛道一次性喷射浇筑成型 。
此外 , 首钢滑雪大跳台研发了正四面体的模块及正四面体连接节点 , 实现不同比赛的赛道剖面转化;由“水立方”转为“冰立方”的国家游泳中心 , 应用装配式快速拆装和调平动态监测技术 , 20天内就可以完成“由水到冰”的场地转换 。
在设计与建筑过程中 , 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实现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完美融合 。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的传统吉祥饰物“如意” 。 从跳台环形顶端 , 再到剖面线形和底部看台 , 与“如意”的S形曲线完美契合 , 被称为“雪如意” , 既体现了体育建筑的动感 , 又凸显了中国文化元素 。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说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 , 把场馆规划、建设、运维关键技术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进行布局 , 解决了雪车雪橇赛道、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速滑馆等场馆设计、建造和运维技术难题 , 支撑国家体育场智能化和国家游泳中心冰水转换等场馆改造 。
绿色冬奥成色十足
绿色是北京冬奥会的办赛理念之一 。 为实现北京冬奥会的碳中和目标 , 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将张家口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生产的绿色电力输入北京——“张北的风点亮了北京的灯” 。 赛事期间 , 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绿电供应 , 这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 。
与此同时 , 北京冬奥会的全部场馆引入清洁绿色电能 , 冰上场馆广泛使用先进环保制冷剂 , 这些举措大幅减少场馆建设运行给环境、人员带来的不利影响 。
据介绍 , 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冬奥场馆选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 , 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 , 碳排量接近于零 , 这是冬奥会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应用该项技术 。 同时 , 场馆还利用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 , 对制冷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 能效可提升30%至40% 。
冬奥会期间 , 清洁能源车辆用车占比将达到85% , 为历届冬奥会最高 。 喻红表示 , 目前有8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张家口赛区进行了测试 , 赛时将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投入700余辆氢燃料大巴车 , 提供交通服务保障 。 试制的氢燃料电池应急电源发电车替代柴油发电车 , 已在国家速滑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测试备用 。 同时 , 北京冬奥会境内接力火炬也全部应用氢燃料 , 采用自主研发的42兆帕减压装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