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为啥总站在十字路口?】
文章图片
有评论家说:第四次工业革命 , 大概率会围绕能源展开 , 而谁掌握了电池的核心技术 , 并将其应用于现实 , 那么 , 他就会成为新的世界首富 。 如此说法虽然有些夸张 , 但没有人敢否认电池巨头的光明前景 。 有鉴于此 , 电池行业的竞争正变得异常激烈 , 不仅上下游的供应商们各有攻防 , 就连一些国家力量也纷纷参与进来 , 以期待自己能占领高地 , 顺便发一笔横财 。 在如此波涛汹涌的电池世界中 , 号称“电池一哥”的宁德时代 , 经常要面临艰苦的抉择 , 动辄就会碰到一个“十字路口” , 稍有不慎选错路 , 就会满盘皆输 。 前不久 , 宁德时代发布公告 , 拟定将募资总额下调至450亿元 , 相比于计划募资总额582亿元 , 减少约25% , 但即便大幅下调 , 这笔资金依旧至关重要 。
现在 , 宁德时代不愁订单 , 不愁销售 , 而是担心自己没有产能 。 新募集的资金将会用于扩建产能和补充流动资金 , 但新建一座电池工厂非常不容易 , 包括人才、技术、原材料、周边环境等等 , 都会影响工厂的运转和电池交付情况 。 即便宁德时代已经连续四年出货量全球第一 , 但依旧不敢掉以轻心 。
电池生意 , 谁有实力做大?
如前文所述 , 得电池者得天下 , 况且 , 还有机会催生出世界首富 。 面对如此蛋糕 , 有野心的企业势必要撑大自己的胃口 。 其实 , 回顾宁德时代的崛起之路 , 还是非常具有传奇性的 , 要知道他们成立于2011年 , 和韩国、日本、欧美的一些电池企业相比 , 是彻头彻尾的孙子辈 , 而且宁德时代基本属于零基础 , 背后没有巨头支持 , 靠自有资金起步 。 但正因如此 , 他们只能选择艰苦奋斗 , 办公室里弥漫着加班的味道 , 比之国内互联网企业还要疯狂 。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最多弄个996就已是极限 , 而宁德时代的工作模式则直接变成007.
长期的奋斗和加班让宁德时代完成多项技术突破和生意扩张 。 比如CTP技术 , 通过简化模组结构 , 使得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20% , 零部件减少40% , 还有膨胀力自适应管理技术 , 使得电芯膨胀力可以自我管理 , 确保其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 , 进而提升寿命 。 要知道 , 人类对电池体积和寿命的需求 , 是永无止境的 , 所以 , 这两项技术能帮助宁德时代大面积扩充市场 。 一位高管曾经对采访人员说:中国有头有脸的企业 , 都是宁德时代的忠实客户 , 而且我们从未停止向海外扩张 。 显然 , 这位高管并没有妄言 , 宁德时代电池出货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第一 , 就连比较薄弱的海外市场增速也非常明显:仅仅几年时间 , 海外业务规模就增加了5倍之多 。 电池一哥 , 当之无愧 。
尴尬的是 , 宁德时代现有的技术和业务规模并没有办法确保其高枕无忧 , 甚至要战战兢兢地过日子 。 按照宁德时代的企业个性 , 他们更乐于孤军奋战 , 万事不求人 , 但显然 , 如今的竞争者来势汹汹 , 其中还夹杂着国家战略 , 宁德不可能独善其身 。 事实上 , 只需要听听竞争者的名字 , 就令人胆寒 。
首先是LG新能源 , 他们已启动IPQ流程 , 计划募资573亿元 , 用于产能扩充和新技术开发 , 况且 , LG新能源属于老牌的电池企业 , 海外业务遍布中国、美国、波兰、德国、澳大利亚等国 。 如果经营得当 , LG新能源之于宁德新时代会出现碾压之势;其次 , 韩国一向喜欢把核心产业升级到国家战略层面 , 电池产业也不例外 。 事实上 , 管理者早在7月份就提出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在2030年前 , 投入350亿美元来发展本国的电池行业 。 受到如此鼓励 , 包括LG新能源、SK创新、三星SDI纷纷摩拳擦掌 , 准备在同中国、欧美企业的竞争中大干一场;此外 , 宁德时代还要面临欧美企业的围剿 , 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他们收购千禧锂业被加拿大企业截胡 , 对方溢价高达120% , 可见已经杀红眼 。 至于说 , 特斯拉因背靠世界首富马斯克 , 则一向不用担心资金问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