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 | 当自动扣费变成提前扣费,我们默认了什么,又忽视了什么?

App自动续费这一顽疾终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 。 近日 , 上海市消保委对12款App自动续费扣费期限进行了调查 。 调查发现 , 大部分APP自动续费扣费时间节点设置在到期前1天 , 消费者只要在到期前1天手动操作取消 , 即可终止收费服务 。 也有少量APP的扣费时间节点较为模糊 , 更有个别APP竟然在服务期到期前3天就扣费了 。
强制收集用户隐私 , 利用大数据杀熟 , 定位跟踪、语音监听 , 算法精准推荐……从提供服务 , 到编制套路 , “绑架”用户的数字消费是时候按下刹车键了 。
追踪 | 当自动扣费变成提前扣费,我们默认了什么,又忽视了什么?
文章图片

即时兴趣“绑架”为长期交易
你是也否受到过APP自动续费的困扰?在微博相关话题的热评下 , 网友的诟病花样百出:自动续费前未接到任何相关通知 , 甚至无法直接从账单中看出具体的扣费平台;APP卸载了还在“自动续费”;号称3天免费试用 , 2天之内不取消即默认自动续费;各类复杂繁琐的条款、暗淡不显眼的默认“自动续费”、隐匿的取消按钮 , 一系列设置让用户吐槽之余又无奈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下载测试了几款APP , 在研究了它们在会员服务自动续费方面的条款规定和扣费准则后发现 , 通过设置“首月优惠”吸引消费者选择连续包月是许多APP的“常规操作” 。 部分APP以“自动续费权益升级”“一分钱体验7天会员”等为噱头 , 吸引用户开通会员 , 并默认勾选自动续费选项 。
以某网盘类APP为例 , 进入APP后开屏即跳出“年卡会员”的推广卡片 。 “SVIP限时178元、直降120”等标语赫然显目 , 形成对比的 , 是下面一行不起眼的小字:到期后以263/年自动续费 , 可随时取消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在点击“立即付款”按钮后 , 界面随即转到了银行卡、支付宝或微信的支付方式选择 , 如此一气呵成的步骤 , 着实让人猝不及防 。
追踪 | 当自动扣费变成提前扣费,我们默认了什么,又忽视了什么?
文章图片

此外 , 在某视频类APP中 , 会员原价为25元每月 , 自动续费首月9元 , 后续按每月15元自动续费 。 通过自动续费 , 每月可以省下10元的月费 , 看似是合理合算的选择 , 但实则如果用户在当月手动取消自动续费 , 下个月再开通自动续费时 , 依旧可以享受15元的“首月福利” 。 如此一来 , 本以为能通过连续包月节省开支的用户 , 不料却掉入了自动续费的陷阱 。
北京知为思科技CEO、互联网分析师杨世界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用户可以依据兴趣方便地选择下载和关注相关平台 , 但这种兴趣也分为即时的和长期的 。 ”杨世界说 。
当下 , 很多消费者因为追一部剧、看一部电影或不小心而付费成为会员 , 本质上属于“会员月卡族” , 并没有成为长期会员的意愿 , 而平台通过推出自动续费功能 , 很可能强行将即时兴趣“绑架”为长期交易 。
“充分提醒”的争议空间
同样的 , 某外卖类APP的自动续费条款中显示:每次自动续费前5天将通过预留电话向用户发送短信提醒 , 若用户默认自动续费行为 , 可不予回复 。 若需取消 , 应及时通过APP取消授权 。 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取消、若不选择取消 , 则视为同意平台按照一定规则进行不定期的扣款尝试 , 一旦扣款成功 , 平台将开通下一个计费周期的服务 。 用户选择终止本服务前已经委托平台自动续费扣款的指令仍然有效、平台对于基于该指令扣除的费用不予退还 , 由用户承担相关责任 。
详细严正的条款看似把选择权全都交到了用户手中 , 但用户往往并不会认真查看平台的服务协议 。 “现在很多APP会员都是套路 , 不小心看就默认自动续费了 , 你以为自己会员到期了 , 结果很贴心帮你自动续上了 。 ”某视频APP用户反映 , 自己曾遭平台未经同意扣款148元 , 投诉客服无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