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政公布,楼市再回老路?

央行新政公布,楼市再回老路?

----央行新政公布 , 楼市再回老路?//----

央行新政公布,楼市再回老路?


"multi_version":false

前天 , 央行公布新一期LPR利率 , 对于短期利率的下调都在意料之中 , 毕竟在全球降息周期及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 , 顺势而动是最好的选择 。 但是 , 对于5年期以上利率同时降低了5个基点让很多人倍感意外 。 这对刚刚公开表示放弃幻想的房企来说 , 在年底收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 对于等待买房人来说 , 似乎又增添了那么一点点压力 。 大家都在思考 , 难道楼市要松了 , 房价又要涨了吗?

\n

如果结合央行最近的货币政策报告 , 大家会发现 , 在二季度强调的的“房住不炒”四个字没有了 , 于是 , 更加坚定了部分房地产人员对于楼市调控放松的认知 。 难道楼市又要回到老路上去 , 难道炒房人又要回来了 , 难道人人囤房致富会再次成为主流 。 这是摆在当前买房人面前的首要事项 。

\n

要回答这些问题 , 其实也很简单 , 那就是思考房子在十年后是否还值钱 。 是否值钱的判断标准就是 , 还有多少人会来接盘 , 还有多少人会缺住房 。 不缺房就没有炒作的空间 , 就没有升值的基础 。 按市场规律 , 供大于求 , 房价跌 , 供小于求 , 房价涨 。

\n

一、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超过日本、韩国及大部分欧州国家 。

\n

经济学家任泽平分析的数据为“2018年中国城镇住房套户比为1.09” , 这还不包含大量的小产权房及已购买但没有交付的房子 。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数据达39平方米 , 德国、法国均超过38平 , 日本33平 , 韩国28平 。

\n

二、专家一致认为 , 住房短缺时代结束 , 总量已经过剩 。

\n

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 , 住房总量已够 , 但是 , 分配不平衡较为严重 , 最低20%的城镇家庭户或拥有约6%的住房 , 而最高20%的家庭户拥有约40%的住房 。 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按国际惯例 , 人均居住面积超过35平 , 房价高增长基本结束 , 超过40平 , 房价大涨的概率很低 。 体制内专家黄奇帆认为:尽管局部还会有供不应求 , 但总体来看 , 供不应求的时代结束了 , 已经进入到总量过剩的阶段 。

\n

三、近三年商品房成交中 , 超2577万套房子进入空置 。

\n

从2017年开始 , 全国商品住宅销售连创历史新高 , 近三年年均成交量超过1600万套 , 三年累计成交超过4800万套住房 。 而新生儿数量却持续下降 , 2017年1723万人 , 2018年为1523万 , 而今年的新生儿出生数量不超过1200万人 。 按两人需要一套住房计算 , 则近三年出生人口所需住房仅需要2223万套 。 换一句话说 , 从2017年开始 , 到2019年结束 , 市场上将会出现2577万套住房空置 。 这个数据并没有计算前期已经形成的空置房 , 仅仅是最近三年的数据 。 各位分析一下 , 十年后 , 房价是涨还是跌 。

\n

所以 , 降低房贷利率 , 大家可以理解为适度放松调控 , 但是 , 炒房时代再也不会重出江湖 , 房地产回归民生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 楼市摆脱不了“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基本影响 。

\n

缺少产业发展的城市无法留住人 , 随着人口的流出房价如鹤岗 。 而产业发展快 , 城市竞争力强的城市 , 如果没有户籍限制 , 房价的稳定没有问题 。 当房子的金融属性消失 , 回归居住的本质 , 一些贷款买多套房就很有可能成为“负担” , 房价不涨或年均涨幅小于5% , 算上资金成本 , 都是亏损 。 所以 , 炒房的时代已经结束 。 依靠购房“躺赚”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 。 如果再回囤房的老路 , 可能错得离谱 , 也可能血本无归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