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送药风水讲究 风水中双迎双送( 二 )


说了这么多文化与根脉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应该把这些东西作一种语境加以分解,从中可以找到它和其它文明的碰撞、交融后产生了巨大浓厚的历史意义,文明与文明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就又产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氛围 。从上古到近代,究竟有多少是人所知道和不知道,并令世人称绝的自然与人文值得继续加以研究、探讨、弘扬和传承的呢?当说出大地就已经把钥匙插入尘封已久的销孔;当说出天空,就已经把失落的星辰重新擦拭铮亮;当说出幻变,就已经寻回散逸的章节和文化链接的珠串 。说实话,当我写下这一组系列文章,虽然看起来才完成整个系列创作的一半,但整个文章的框架结构已经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历史画卷,我必须严格遵守史料才是此文赖以生存的土壤 。只能从严肃的历史典籍里寻找故事,绝对不可能肆意发挥,为了阅读的乐趣性损害历史的真实 。借思想与美学的融合,给读者以人文震撼或真相揭示,而不仅仅是读者的喜爱与欣赏 。因此,刚开始接触这一类题材,不仅人累,心更加累!那些个史料必须认真地学习、消化、吸收 。力争所选择的材料必须有文献依据来支撑,绝对不可随意虚构 。尽量做到,叙事上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同时加入引人深思的议论 。回避流水账似的历史记录,而是在夹叙夹议中升华具有思辨性的观点 。
历史认识的局限性是历史与生俱来的,还将与历史研究相伴始终 。但这并非说明历史是“话语虚构”,反倒是其魅力之所在 。历史认识有局限性才需要不断求索、不断拷问、不断修正、不断创新 。如果历史研究者因此而敬畏自己的研究对象,兢兢业业、如履薄冰,这正是历史研究的幸事 。当下,历史研究最大的困境不是历史的局限性,而是一些研究者出于种种原因无意在探求“本源的历史”上下功夫,甚至不相信有揭示历史真相的可能性 。如果说用历史认识的局限性否定认识历史的可能性是可悲的,那么,更可悲的是历史认识的局限性作为规避责任的遁词、掩盖无能的饰词和主观臆断的托词 。如果这样的研究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就会导致人们越发相信历史毫无客观性可言 。《历史通义?史德》有一句名言:“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 。”史德亦即历史研究者的心术、学术伦理 。名副其实的历史研究者必须坚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即尊重“本源历史”,重视“记录历史”,写好“陈述历”,不搞“戏说历史” 。因此我一直觉得,我们的历史学家、我们的考古发掘人员,必须牢记:历史学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准确的知识体系,提供有益的历史鉴戒,求索深邃的历史哲理,引导恰当的社会选择 。我在学习阆中收集的所有相关资料,展开研究的同时,就深刻地感受到,在这块土地上,不同信仰的碰撞和交融,延续了宗教多源汇聚的过程和多元一体的结构,这种开放的理念造就了宗教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兼收并蓄传统 。因而,相当宽容的宗教环境和态度促进了异质文化在阆中这片土地上的相互共处,从而按照“道统一脉”独有的方式演进 。
阆中的五教并行,繁荣不衰是一个具有标本意义,并值得深究的现象 。我们今天可以毫不掩饰地说,这座古城确实江山形胜,蟠龙山、伞盖山巍峨于后,锦屏山、印斗山案伏于前,北方的寒流挡得住,南面的暖流进得来,形成一个适宜于生活的自然环境 。对于这个“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的好地方,难怪自古就有“风水宝地”、“阆苑仙境”之称 。正因为阆中地灵人杰之故,从古至今,出了不少英雄俊杰,在古城阆中的历史天幕上,留下了一颗颗耀眼的星辰 。正因为此处地理形势或风水格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坐落在大巴山脉、剑阁山脉与嘉陵江水系“阴阳融凝”交汇之洲上,形成了山水严密缠护的形胜之地,此形局在全国并不多见 。又恰好处于古金牛道、米仓道(统称秦蜀道)和你嘉陵江水道屈曲交汇之处,成为勾通中原与巴蜀各地之水陆要冲,加之城垣所在,明堂宽阔,山环水绕,兼有七关(南津关、五吉关、河溪关、梁山关、锯山关、土地关、滴水关)呵护而易守难攻,成金汤之固 。是故千百年来,阆中理所当然地成为川北政治军事重镇,商贾辐辏和仙圣荟萃之胜地,并由此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科甲鼎盛,俊彦辈出,契合于地灵人杰之传统观念,风水家誉为风水宝地,世人赞为“蜀道名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