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网站加强监管 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立法( 二 )


今年4月 , 北京举行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信用峰会 , 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副主任宋建立就曾提到 ,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快速增长 , 以制造业为主的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被侵权风险增高 , 构建知识产权信用体系迫在眉睫 。 “滥用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失信等现象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已经成为痼疾 , 严重阻碍了创新协同发展 。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林广海也在会上表示 。
事实上 , 早在2018年 , 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38个部门和单位就曾联合签署合作备忘录 , 决定对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 。 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 这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 , 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
据悉 , 备忘录明确了六类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行为 , 包括重复专利侵权行为、不依法执行行为、专利代理严重违法行为、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挂靠行为、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以及提供虚假文件行为 。
去年 , 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等在内的12个省市也入选了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 。 据了解 , 试点工作任务包括形成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采集目录和管理规范 , 完善信用信息记录;建立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指标和信用评价模型;研究制定知识产权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有关文件和推进信用承诺制度有关工作办法及相关文书;制定规范严重失信行为认定、联合惩戒、公开公示、异议、信用修复等有关政策文件;形成失信主体行为清单、惩戒措施清单并对行为、措施分级分类;规范信用报告管理和使用 , 开展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等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杨月涵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