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进智慧物流创新实践——机器人“跑腿”显身手

你见过凌晨4点的“双11”仓库吗?在去年“双11”购物节期间“火出圈”的一条视频里 , 菜鸟网络无锡智能仓里的上千台潜伏式机器人在仓库中闪转腾挪 , 小小的身躯昼夜不停地完成作业 , 在为“双11”保驾护航的同时也成了备受追捧的“网红” 。
今年“双11” , 智能仓里的机器人又增加了新伙伴 , 在虹迪科技位于上海松江的物流仓库里 , 出现了一对机器人组合 , 它们配合默契、动作娴熟、互为补充 , 对货物的分拣搬运更加从容高效 。
无论是去年已经“成名”的潜伏式机器人 , 还是今年新晋加入的机器人组合都来自于同一家公司——上海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这家以“让人类不再搬运”为使命的公司正在努力用一个个机器人解决方案让物流服务更智慧 , 让运输作业更轻松 。
应用成熟
在去年“双11”走红网络的快仓潜伏式机器人——朱雀备受关注之后 , 今年“双11”快仓又带来了更新的解决方案——青鸾和鸿鹄 。
“这套机器人组合名为QuickPick , 由一高一矮两个机器人组成 , 高个子的料箱机器人鸿鹄负责垂直方向的取货 , 体积小巧灵活的搬运机器人青鸾负责水平方向远距离的料箱搬运 , 料箱机器人专心‘盖楼’ , 搬运机器人专心‘搬砖’ , 这套组合用更低成本带来了更高产出 。 单仓处理能力可达每小时3000箱往返至10000箱往返 , 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 单个巷道最大处理能力为每小时500箱以上 , 是行业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 , 通过热力分析算法 , 效率可以再提升20%至30% 。 ”快仓箱式机器人FTO王馨浩介绍 , 这套系统可以帮助一个智能仓库扩容2倍至3倍 , 而且料箱机器人和搬运机器人的组合也比纯人工拣选效率提高了3倍到4倍 。
【上海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进智慧物流创新实践——机器人“跑腿”显身手】有了机器人的“加持” , 物流企业对于“双11”这样的“大场面”已是从容不迫 。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 , 机器人对于突然暴增的订单 , 同样应对自如 。 前些时间 , 由于为河南灾区紧急捐赠5000万元物资 , 鸿星尔克一夜之间成为市场宠儿 , 仅7月23日一天销量就增长了52倍 。 在快仓帮助下建设的机器人智能仓里 , 物流机器人有效地辅助了人工 , 最终鸿星尔克在发货环节保证了效率和准确率 , 满足了爆发式增长的即时送达需求 。
“其实 , 我们做机器人的初衷很简单 , 一方面希望减少人工搬运的重复劳动 , 解放人力;另一方面 , 希望借助机器人提高物流作业效率 , 提升生产运输能效 , 提高精细化生产水平 。 ”快仓高级副总裁杨卓说 。
技术可靠
如今 , 成立7年的快仓已经成为智能物流机器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 2017年至2019年 , 快仓的业务规模累计增长近10倍 , 2020年全年订单额超过2019年的300% , 公司计划1年到2年内登陆科创板 。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发展势头 , 在快仓联合创始人倪菲看来 , 持续的科研突破是企业不断成长的秘诀 。
来到快仓的办公楼 , 更能体会到一个科技型制造企业的科研基因 。 虽然园区不大、办公空间也并不宽敞 , 但是快仓的实验场地却格外宽敞 , 有一整层的研发空间 , 各类智能物流机器人在这里测试 , 一场“机器人总动员”在这里精彩上演 。
“事实上 , 快仓每年会将50%左右的营收投入到产品研发中 。 ”倪菲表示 , 该公司现有员工超800名 , 其中研发人员就达一半以上 , 30%以上的员工都是硕士、博士 。 正是因为有巨大的投入 , 快仓才能够从底层技术开始研发或集成包括导航、算法、精密操控等一系列技术 。 目前 , 快仓机器人应用的技术90%以上属于自主研发 , 部分技术已经世界领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