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女科学家程雅芳研究口罩防新冠机制获德国大奖

【专访|中国女科学家程雅芳研究口罩防新冠机制获德国大奖】2021年11月 , 一项由德国跨界创新基金会(Falling Walls Foundation)发起的科学突破大奖颁发给了包括中国女科学家程雅芳在内的9名科学家 。
程雅芳博士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 此次获奖 , Falling Walls评价程雅芳的贡献是“推倒了理解新冠病毒在气溶胶中传播的围墙” 。
程雅芳的研究发现 , 口罩的功效差异可以通过病毒浓度的不同机制来解释 , 并与人群平均感染概率和基本传染数直接相关 , 为解决有关疫情防护措施的争论和缓解新冠疫情做出了贡献 。
这对一个42岁的年轻女科学家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 她也被同行认为是同辈科学家中的佼佼者——她已有5篇论文被发在《科学》(Science)上 , 她的独立研究组有十数名研究人员 , 她在过去10年获得了数百万欧元的研究经费和支持 。
作为一个女性科学家 , 除了天赋和努力 , 她能够在刚刚成为母亲的六年时间内同时完成这些科研上的突破 , 是有什么样的秘诀吗?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程雅芳对女性权益的问题一直有自己的思考 , 也在个人的生活中践行了她的理念 。
以下内容是程雅芳的讲述 。
专访|中国女科学家程雅芳研究口罩防新冠机制获德国大奖
文章图片

程雅芳
疫情中的科研灵感
我和我先生都是武汉人 。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 , 我先生也身在武汉 , 照顾中风瘫痪的父亲 。 那时候去医院十分不便 , 出门之前全副武装 , 怕会染上病毒 。 我有一些在武汉的同学和朋友家里也出现了感染者 。 他们还惦记着我在国外一个人在疫情中带着小孩 , 从国内给我邮寄来许多口罩和防护用品 。 我开展关于口罩对控制疫情的功效的研究 , 也是希望能够对疫情的控制有所帮助 。
口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防范呼吸道疾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 但在这次新冠疫情中 , 口罩的有效性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存在着争议 。 人们的主要顾虑是不同类型的口罩截留和阻隔呼吸道颗粒物的效率差异很大 , 而即便是N95口罩其效率也不是100% , 因而会担心就算戴上了口罩 , 还是会吸入环境中的其他人呼出的颗粒物 , 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口罩在新冠疫情中不能起到有效的降低感染率的作用呢?
我当时也特别希望大家的生活能够尽快恢复正常 , 但我并不是病毒学家或者流行病学家 。 因此 , 我选择了从我所熟悉的大气气溶胶的视角出发 , 尝试来回答口罩有效性的问题 , 我想这是一个我能驾驭的路径 。 对于新冠这样一个主要由呼吸系统传播的疾病 , 戴口罩有助于防疫应该算是个常识 。 但是戴口罩为什么有效 , 效果多大 , 则是需要我们科研工作者来回答的问题 。 病毒附着在呼吸道颗粒物上进入环境空气中后 , 也是一种气溶胶 , 也将遵循气溶胶在环境空气中传输的规律 。
通过建立暴露-感染模型 , 我们发现 , 口罩的有效性并不完全是由其过滤效率决定的 , 它还与佩戴者所处环境中的病毒浓度密切相关 。 进一步结合病毒学和流行病学的测量和统计结果 , 口罩的有效性是可计量、可预测的 。 我们的研究表明 , 并不是所有呼吸产生的颗粒物中都含有病毒 , 而大部分情况下 , 环境中的病毒浓度并不是特别高 , 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降低新冠感染率 。
自疫情开始以来 , 世界各地许多大气气溶胶领域的科学工作者都在思考和践行为结束疫情而努力 。 我也特别庆幸我能在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 有了想法可以立即尝试 , 并同优秀的团队一起共同把项目推进下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