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意大利科研团队发布的全球首张德尔塔毒株与奥密克戎毒株刺突蛋白对比图 , 显示奥密克戎有更多的刺突蛋白突变 , 变异多样 。 罗马儿童医院 图
新冠病毒突变株奥密克戎(Omicron)扰乱了全球多国疫情应对进程 。
截至11月29日 , 受其影响 , 日本、以色列等国已宣布禁止所有外国人入境 , 欧洲、亚洲、北美、大洋洲多地 , 数十个国家收紧了入境限制 。
11月26日 , 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新冠病毒突变株B.1.1.529升级为突变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其系统命名定为奥密克戎(Omicron) 。 这一最新变异毒株首先发现于11月9日南非的一份临床标本中 , 24日首次报告给世卫组织 。
VOC是目前病毒监测系统中最高级别 , 上一个被纳入VOC的是德尔塔(Delta)突变株 。
Omicron变异株有哪些特点?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超级毒株”?对中国防控形势会带来什么影响?个人防疫又该注意什么?11月29日 ,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专访了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卫健委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谢幼华 。
谢幼华直言 , 目前来看Omicron最大的特点 , 是这个变异株相较以往的变异株有更多的突变 。
他说 , 和目前全球流行的优势株Delta相比 , Omicron有更多刺突蛋白突变 , 这些变异多样化 , 且有多个位于与人体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的区域 。
11月28日 , 世卫组织在官网发表的一篇 学术文章中谈到 , Omicron是一种高度变异的变异毒株 , 从目前的数据看 , 该毒株的刺突蛋白上有多达32个突变 , 包括多个可能会增强毒株的传染性、免疫逃逸能力的突变 。 但文章也强调 , 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
突变多是否意味着传染性更强?谢幼华解释 , 单凭突变多这一点不能完全认定Omicron的传播力更强、逃逸免疫能力更强 , 但足以让全球各国密切关注Omicron的发展 , 及时监测和测序 。
现在最重要的是积累更多实验室数据、流行病学数据 。 “需要更多数据来判断Omicron的危害 , 特别是它是否传播性更强 , 是否能逃脱免疫、逃逸疫苗的保护 , 这非常重要 。 ”谢幼华说 , 未来两三周内 , 是积累数据判断Omicron的关键时期 。
谢幼华还提到 , 从现在来看 , 核酸检测能够正常检出Omicron , 所以不存在漏检的问题 , 只是全球各国检测能力不均的问题值得留意 。 另外 , 现有疫苗是否对Omicron有效 , 也需要积累更多数据支持判断 。
“现在看到有些(Omicron突变株)感染者是打过疫苗的 , 不过 , 究竟打疫苗的人中和抗体滴度有多高 , 在什么情况下会被Omicron感染 , 什么情况下能够阻断它 , 都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数据得出结论 。 ”谢幼华说 。
【专家:未来两三周是积累数据判断奥密克戎的关键时期】如果Omicron真正成为“超级毒株” , 或者说优势株 , 那么不久的将来 , Omicron会取代Delta在全球流行 , 这是病毒传播的规律 。 谢幼华说:“只是现在下任何结论还为时尚早 , 还要再观察 , 现在全球的优势株依然是Delta” 。
Omicron会对中国防控造成很大威胁吗?个人防疫需要注意什么?
谢幼华认为 , 目前中国不需要太担心 , 中国的防控策略一直非常奏效 。 “我们的防疫依靠的是一套综合性的体系 , 不仅仅依靠疫苗或药物 , 所以无论出现哪种变异株 , 只要我们这个防控体系在 , 我们总体的防控形势就比较乐观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