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太容易高糊和过曝,在冬天拍出漂亮的雪景,绝对是技术活儿】
就在前几天 , 东北的小伙伴们就抢先一步拍到了雪景;但他们的“2022年的第一场雪”的雪景似乎并不太好看 , 很多人拍出了满屏马赛克的高糊雪景照 , 效果就像隔着玻璃拍 。
出现这种情况 , 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手机像素太低 , 很多人把原因分析为风雪太大 , 其实 , 相比于风大 , 因技术不到位而拍出的高糊或过曝 , 才是拍雪景遇到的最大挑战 。
人人都爱拍雪景 , 殊不知要将那个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拍出独特的美感 , 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技术活儿 。 别人家的雪 , 似乎总是那么晶莹洁白;但自己在大雪天拍出的东西 , 总是灰蒙蒙的 , 和眼睛看到的实际景色差别很大 。
出现这种情况 , 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眼和相机感光能力的不同 。
人眼对光线十分敏感 , 能最直观的感受拍摄对象的色彩;但相机和手机虽说同样通过物体的反射光线 , 但由于感光元器件的差别 , 很容易就会造成拍摄效果有很大差别 。 因此 , 在拍摄雪景时 , 如果不采取合适的应对方法 , 很容易就会出现景色过暗、或过度曝光的情况 。
对用相机党来说 , 由于相机测光表的设计原理是把所有的东西都看做是中性灰 , 导致相机测光系统对光线的认知错误 , 因此在拍雪景时 , 需要靠自己手动调整光圈、快门、感光度来增加曝光量 , 给予拍摄对象一定的曝光补偿 , 才能保证雪景与眼睛看到的一样洁白 。
拍摄画面的光线越强 , 就需要越多的曝光补偿 。
从曝光补偿数值上看 , 阳光下的白雪 > 多云天气下的雪 > 阴天里灰色的雪景……当然 , 曝光补偿的“度” , 需要凭借经验给出 。
对用手机拍照的人来说 , 其实操作也差不多 , 不同的是如果手机的感光元件不够出色 , 想要拍出漂亮雪景照的难度更大 。
当手机像素来到千万级 , 像素不再是制约图像的最重要因素 , 摄影器材的感光能力 。 摄影圈这样形容它的重要性:“感光元件的重要性之于相机 , 相当于发动机之于汽车” , 传感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
也正因如此 , 不少手机厂商不再一味把高像素作为手机摄影唯一的卖点 , 开始尝试为手机摄像头配备一个感光性更强的“大底传感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