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仑奴、新罗婢、僧祇奴和胡姬,聊一聊唐代的外国奴隶( 二 )
我们知道 , 非洲黑人擅长奔跑跳跃 , 而不擅长游泳等水上运动 。
唐代的《萍洲可谈》中对昆仑奴的水性有过记载:“海中不畏风涛惟惧靠搁 。 ……船忽发漏即不可入治令鬼奴持刀絮自外补之 。 鬼奴善游入水不瞑”可见昆仑奴熟悉水性 , 也会驾船 , 有“佛殿阶前石狮子大洋海底铁昆仑”之称 。
水性这么好的昆仑奴 , 不太可能是非洲来的黑兄弟 。 从现存的唐代史料和出土的唐代文物中 , 都可以看出 , 昆仑奴主要来源是东南亚及南亚一带 。
(壁画中的训狮昆仑奴)
昆仑奴都是被到大唐经商的商人或者朝贡的使者带到大唐 , “动以千万 , 卖为蕃奴” 。 这些人到达大唐后 , 男性一般被卖到王公贵族府邸做奴仆 , 从事看门、打更、随从等杂役女性一般学习歌舞 , 供人娱乐 。
昆仑奴们远离故乡 , 语言不通 , 加之无牵无挂忠诚憨厚 , 身手敏捷 , 深得主人喜爱 。 而当时家中拥有几个皮肤黝黑的昆仑奴 , 是上层集团内非常时髦的事情 。
我们在不少唐墓中都能看到出土的陪葬黑人俑 , 这都证明黑皮肤的昆仑奴活着受到主人的喜爱 , 主人死后还将他们的形象烧成陶俑 , 带到阴间继续为主人服务 。
裴铏的《昆仑奴》中 , 摩勒的主人崔生 , 也是贵族阶层 , “其父为显僚 , 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 , 所以家中有一个或者几个外国仆役 , 也是很正常的事 。
也有一些昆仑奴利用他们的特长 , 从事一些特殊工作 。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有不少驭兽的黑人形象 , 据考证就是唐代的驯兽昆仑奴 。
当时有首儿歌唱到:“昆仑儿骑白象时时锁着狮子项买奴跨马不搭鞍立走水牛惊汉官” 。
说明昆仑奴从事驯兽工作在当时广为人知 。
(昆仑奴剧照)
昆仑奴一般身强力壮 , 力气很大 , “鬼奴绝有力可负数百斤”所以也有不少凭力气吃饭 , 在码头从事货物搬运等工作 。 唐代海外贸易发达 , 搬运工的需求很多 , 昆仑奴们正好填补了这个缺口 。
昆仑奴中也有好坏之分 , 有些昆仑奴不愿正当谋生 , 往往成为海盗 。
《唐会要》就有危害交趾(越南)的“昆仑海寇”活跃在南海海域 。
《南海寄归内法传》亦记载:“(昆仑奴)不知礼义惟事盗寇”打家劫舍的昆仑奴也不少 。
昆仑奴被卖到大唐 , 有官奴、私奴之分但都没有人身自由签的是终身合约 。 所以出现了很多逃走的情况 。
《昆仑奴》中 , 磨勒偷走红绡后之后从崔府逃走 , 消失得无影无踪 。 像这种突然消失的情况肯定还有不少 。
二、僧祗奴
据《旧唐书》记载 , 开元十二年 , 室利国派人进献“僧祗女”一人 , 诃陵国献“僧祗女四人 , 僧祗童五人” , 这些“僧祗奴”是来自哪里呢?
僧祗奴
“僧祗”是唐朝对非洲东部地区的称呼 。 大唐从大食商人口中知道了非洲这个大陆 , 根据大食人的称呼习惯 , 将东非地区的黑人称为“僧祗人” , 又称“桑给巴儿人” 。
唐代长安有东西方四十余国侨民 , 其中就包括来自非洲来的“僧祗奴” 。 这些来自非洲的黑人 , 身材高大 , 孔武有力 , 而且相比中国人和东南亚人 , 更加朴实 , 好管理 , 所以更受欢迎 。
由于非洲和大唐相隔万水千山 , 将一个“僧祗奴”带到大唐不易 , 所以他们的价格更高 , 不是一般人家能承受的 。 久而久之 , 拥有一个“僧祗奴” , 成为一种身份的标志 。
河东闻喜裴氏家族 , 是大唐的名门望族 , 出现了裴休、裴楷、裴蕴、裴矩、裴佗、裴让之、裴政、裴寂等著名人物 。 裴家就有不少来自非洲的“僧祗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