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之声】“元宇宙”越热越需要冷静

作为一个在小说中已问世近30年的科幻概念 , 元宇宙(Metaverse)今年迎来资本市场的一轮又一轮爆炒 。
【【科创之声】“元宇宙”越热越需要冷静】本周 , 在虚拟世界平台Decentraland里 , 一块数字土地被卖出243万美元高价 , 再次刷新虚拟房产的价格纪录 。 不少网友惊呼:元宇宙居然也炒房!其实何止炒房?白酒元宇宙、火腿肠元宇宙、元宇宙景区、元宇宙都市……元宇宙是个框 , 啥都能往里装 。 “万物皆可元宇宙” , 网友的戏谑调侃变成了资本的现实狂欢 。
让我们从实、名、利三个角度分析当前这股元宇宙热潮 。
实——概念先行 , 远超科技进步 。
元宇宙概念始于1992年美国科幻小说《雪崩》 , 是一个虚拟现实的网络世界 , 能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 , 让未来人类体验完全不同的人生 。
当前 , 疫情带来宅经济的兴起 , 扩展现实(XR)、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发展又让元宇宙概念有了实现的可能 , 元宇宙就被科技巨头从小说中翻出来 , 给资本市场讲故事 , 越炒越热 。
元宇宙的底层技术架构包含网络环境、虚实界面、数据处理、认证机制、内容生产等多个层面 。 人类目前所能创造的元宇宙非常初级而原始 , 相关技术仅仅停留在元宇宙的入口 。 技术基础何时才能成熟?10年左右已经是最乐观的预测 。
名——巨头争名 , 意在超前布局 。
近期一些国际科技巨头争相入局元宇宙 , 比如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正式改名Meta , 被人戏称为不要Face(脸) 。 有人不禁要问:技术基础不成熟 , 为何巨头争相入坑?
巨头们争相布局元宇宙 , 其实是名分之争 , 而争名是为了夺利 。 互联网上曾流传过一个段子:“从前有几个卖面包的 , 如浪浪牌面包、腾腾牌面包、搜搜牌面包、易易牌面包 , 竞争激烈 。 有一天 , 浪浪牌面包改名叫面包牌面包 , 其他几个品牌瞬间石化 。 ”很显然 , Meta就想当那个“面包牌面包” , 抢先使用“Meta”这个词 , 是跟元宇宙概念强行绑定 , 未来会不会借此搞垄断 , 那就不好说了 。
对于参与争名的机构来说 , 元宇宙是一种很大程度上会实现的未来 , 而现在正是一个占据主动权的好时机 。
利——跟风投资 , 犹如刀口舔血 。
从企业角度 , 涉足元宇宙是可理解的提前布局;但从市场角度 , 当下就用元宇宙去给企业估值溢价 , 显然为时过早 。
除了技术远未成熟的风险 , 元宇宙还存在很多其他风险 。 以算法为基础的虚拟世界可能会让人类过于沉迷 , 令现实社会陷入衰败堕落 , 这一点在《黑客帝国》《头号玩家》等科幻电影中已有预警 。 现实中 , 未来技术成熟后 , 元宇宙的构建和治理显然也将遇到大量社会伦理、法治等难题 , 不确定风险极高 。 中小投资者如果想跟风投资元宇宙 , 犹如刀口舔血 , 风险大、获利难 。
实未至、名先行、利难得 。 对于大众来说 , 元宇宙越热 , 越需要冷静!(佘惠敏 来源:经济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