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再结硕果中肯合作谱写新章( 二 )

  

“一带一路”再结硕果中肯合作谱写新章
  
文章插图  

  
约翰?奥克奇独立驾驶轨道车 。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供图  
提到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衡磊表示,来到肯尼亚之初,在文化和语言方面遇到过“尴尬” 。“我不会说英语,学员们不会说中文,一开始沟通交流效率不高 。”衡磊回忆 。  
为解决语言难题,工作期间,老师与学员互相学习,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加深了友谊 。“每年中国春节,他们都会自发地聚在一起拍个小视频,一起为我和我的家人送上美好的新年祝福,这让我非常感动 。”衡磊骄傲地说 。  
“一带一路”再结硕果中肯合作谱写新章
  
文章插图  

  
视频连线采访现场 。人民网采访人员 于洋摄  
说起家人,衡磊心中不无愧疚 。参与项目五年半来,他仅回国探亲过三次 。“确实有没照顾到家里的地方,但有句老话‘舍小家,顾大家’,我愿意参与到蒙内铁路项目建设上来,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绵薄之力,我相信我的家人也会为我感到骄傲的 。”  
“新手爸爸”奥克奇的孩子才三个月大,他表示身边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学习斯瓦希里语,他希望未来女儿也能学会中文,参与到中非交流中来 。谈起中国,奥克奇兴奋地说:“我还没有去过中国,我认为中国有很多新技术和我不了解的事情,我很想去中国看看,最想去的城市是北京 。”  
从对铁路毫无概念到能独立作业,从为语言障碍“发愁”到与肯方学员结下深厚友谊,蒙内铁路上的一段段中肯师徒情,正是中肯合作不断走深、走实的写照 。五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中国以自身技术优势带动肯尼亚人才培养和技术发展,蒙内铁路这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早已成为连接中非文明的纽带,蒙内铁路列车上的标语“连接国家,走向繁荣”正逐步成为现实 。沿着友谊铸成的铁轨,中非人民将携手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  
发挥双语人才优势 助力中肯培训交流  
“一带一路”再结硕果中肯合作谱写新章
  
文章插图  

  
设计:趣动全媒体工作室 方红  
赖茨港站位于肯尼亚东部港口蒙巴萨,是蒙内铁路的第一站 。作为赖茨港站副站长,29岁的赫斯本?阿金加(Hesbon Aginga)主要负责货物的转运工作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充当中方铁路培训师和肯方员工之间交流的桥梁 。  
自2014年蒙内铁路开工以来,中肯双方员工交流便是一大难题 。以前,大家只能使用翻译软件,同时加上肢体语言才能勉强沟通,但效率低下,表达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像阿金加这样的双语人才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落实了“以肯培肯”的培训方式,为转移中国铁路技术、完成铁路人才可持续储备打下了坚实基础 。  
“一带一路”再结硕果中肯合作谱写新章
  
文章插图  

  
赫斯本?阿金加(中)和同事们检查列尾装置充电器工作情况 。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供图  
阿金加从小就渴望学习一门外语 。他先在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了三个月的汉语,后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中国哈尔滨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 。回国后,凭借语言优势,阿金加成为了第一位在赖茨港站工作的肯尼亚人 。  
一开始,他对铁路运营的知识知之甚少,但凭借自身的兴趣和努力和中文优势,他逐渐掌握了列车接发车、铁路管理、消防安全等相关知识,从负责采购的小秘书成长为如今管理着42个员工的副站长 。“学习中文时没有想到我会成为一名铁路工作者,中文带给了我很多机会 。”2021年9月,阿金加还线上参加了由商务部主办、北京交通大学承办的肯尼亚铁路运营管理研修班,并作为学员代表发言 。他表示,这些课程丰富了他对铁路运营与管理的知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