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一句无心的话,却剥夺了孩子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 二 )

  
让孩子学会分享 , 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随意占有其他人的东西 。  
“学会分享”并没有错 , 但我们都走进了一个常见的育儿误区 , 我们只在结果上用力 , 却忽视了孩子达到这个结果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力 。  
这句话听上去有些绕口 , 我打个最简单的类比: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绩好 , 因此我们常常告诉孩子的就是 , “你要更努力” , 却从未真正分析到底怎么做孩子才能成绩好 ,   
孩子有好的学习习惯吗?有好的学习策略吗?有没有好的学习计划?这些恰恰才是我们需要帮助孩子的 , 而不是一句“你要努力”就能涵盖的 。  
【玩具|一句无心的话,却剥夺了孩子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我们大人简单的一句“要分享” , 本意是想让孩子学会分享 , 但却剥夺了孩子很多社交能力、为人处世的练习机会 。  
玩具|一句无心的话,却剥夺了孩子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   
文章图片   
当一个孩子想要其他孩子手上的玩具时 , 她必须要学会如何询问 , 当被拒绝时她需要学会尊重 , 或者自己想办法进行“谈判” , 这些是在尊重他人物权前提下表达自己欲望的方法 。  
而这些都是需要练习的 , 而不是大人一句“要分享”就可以带过的 。  
而拥有玩具的孩子 , 她也需要练习 。她要练习学会自我评估 , 哪些东西我愿意分享 , 哪些东西我不愿意?哪些人我愿意分享 , 哪些人我不愿意分享?这些没有统一标准的 , 这也不是我们一句“要分享”就可以教给孩子的 。  
孩子只有在自愿的情况下经历“分享”的过程才能自己去体会 。  
分享是美德 , 但在教孩子分享时 , 我们往往忽略了分享的前提:分享应该是快乐的 , 应该是自愿的 。当孩子享受到了分享带来的好处时 , 他们自然就会分享 。  
为什么好多孩子平时都很“大方”的 , 但是当被大人要求分享时 , 总是特别特别小气 , 甚至会出现大哭大闹呢?那是因为在孩子的眼里 , 这根本不是“分享” , 是我们大人的强权 , 是我们在“抢夺” 。  
当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物权受到威胁后 , 人的本能就是抵抗和捍卫 。  
然而 , 这不是小气 , 这是自我防卫的本能 。  
玩具|一句无心的话,却剥夺了孩子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   
文章图片   
小D小的时候 , 每次我都会适当引导 , 展示给她看该怎么处理 。每当有孩子想要玩小D的玩具或者要吃小D的东西时 , 我不会对小D说 , “你能和他分享这个玩具吗?”或者“你让他玩一下这个玩具 。”这类的话 。  
我会对小D说 , “看上去他对你的玩具很感兴趣呢!” 。  
我强调他人的情绪 , 尝试让小D明白为什么对方想要玩她玩具的原因 , 这是帮助她建立同理心的方法 。当她能够设身处地替他人思考时 , 她也会变得更加愿意分享 。  
当小D对我说“不”的时候 , 我不会强迫她分享 。我会对那个孩子或者孩子的妈妈说 , “小D还在玩这个玩具 , 她现在不愿意分享 。等她玩好了 , 我们再问问吧 , 也许她会愿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