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读后感300字 命若琴弦读后感1500字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最富有哲思的作家之一,他用文学之笔书写着关于生命的感悟,面对“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这种打击,他曾多次试图自杀,如果他因一念之差结束自己苦痛的生命,那么世上也仅仅少了一位可怜的残疾人,但最终他选择活下来,当代文学中便多了一位坚强的史铁生,他艰难地思索着关于命运、苦难、生死、精神等问题,又积极地寻求从中解脱的出路 。终于,顽强的心引导着他穿越迷雾,让他再一次站立行走 。人们记住了史铁生,不是因为他不幸的遭遇,而是因为他倔强的灵魂 。

命若琴弦读后感300字 命若琴弦读后感1500字

文章插图
作家史铁生
史铁生的作品很多,简简单单的一篇读后感,肯定不能完全涵盖,史铁生的思想也很复杂,后面的部分作品还没有通读完,只能读到哪里,就把感悟写到哪里,关于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如感兴趣可自行百度,作家个人经历和作品创作背景在此不在赘述 。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是融合叙述、议论、抒情为一体的独特文体,一篇好的读后感要求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忠于原文,不能主观臆测和过度揣摩 。所以,以下的正文,我会用史铁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原话来做小标题,下文出现在“ ”中间的红色字体,均为作者原话,用其原话阐述其思想我认为更为恰当,当然原话阐述可能也有断章取义之嫌,所以,所有的红色字体,我会从原著中找例证来解释作者原话 。
一“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在阅读史铁生的作品中我们很容易品读到“宿命”的味道,史铁生认为人的命运是被注定的,人是不能反抗、无法改变的,人注定要在命运的安排之中“悲剧”式的走完一生 。这种宿命观贯穿于他的思想并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当中,他始终以极其冷峻的口吻叙述着人命运的悲剧 。
命若琴弦读后感300字 命若琴弦读后感1500字

文章插图
史铁生作品:《宿命》
小说《宿命》中,我们看到了人的命运无常与荒诞,主人公“莫非”原本是一位前途光明的年轻人,但是突如其来的车祸使他变成了残废,他关于未来的一切的设想被彻底粉碎,生活被彻底改变,他想不通自己为什么那么倒霉,在“那一秒”恰好压到茄子上摔倒并且又被车撞到,仅仅因为“那一秒”,“天堂”和“地狱”的差距便产生了 。
于是他执着地寻找导致“那一秒”发生的根源,从看完歌剧出来骑车轧到茄子时往回追溯,这之前遇到了熟人打招呼,耽误了几秒,到小饭馆吃包子排队,再追溯到上课一位学生莫名其妙的发笑,自己在好奇那位学生发笑的原因时,恰好遇到了校长送给他歌剧票,这种种的“偶然”似乎被安排得非常精准,而正是这种种“偶然”加在一起,他的“这一秒”被安排的“刚刚好” 。于是多个“偶然”演变成了一个“必然”,无论如何计算,他都“在劫难逃” 。
但他始终不甘心于这样的原因,直到多年以后,他又遇到了曾经上课发笑的那个学生,“莫非”问他发笑的原因,那位学生却非常严肃地说因为他看到了一只狗对着学校大门的标语放了一个很响很闷的屁 。这回他绝望了,他终于找到了导致自己不幸的“那一秒”的根源,那就是:狗放的一个屁,自己的命运却被小小的“狗屁”所改变,他一直苦思冥想、苦苦追寻的“根源”也仅仅是“狗屁”一个 。
他愤怒地质问上帝,得到的结论是:“不为什么,上帝说世上要有这一声闷响,就有了这一声闷响,上帝看这是好的,事情就这样了”可见,命运想让你做这荒唐人生中的主演,你别无选择,只能承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