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电影产业路更宽了】作者:白晓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讲师)
今年国庆档 , 《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等影片积极运用全媒体手段开展营销活动 , 带动电影主题的全网热议 , 有力助推票房数据攀升 。 全媒体的发展使我国电影产业的生态格局处于持续变革中 。 网络文化生态正在深刻影响着电影的创作和宣发模式 , 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的应用也正在赋能选题、评论、营销等产业环节 。 网络文化生态持续繁荣 , 多元娱乐产品层出不穷 , 对电影市场的冲击正在加剧 。 智能手机视听效果不断升级 , 直播、短视频等视听新形态的兴起 , 也在以强交互、短平快的形式改变着人们的观影习惯 。 在此背景下 , 电影产业正在不断探索全媒体时代的融合发展路径 。
创新网络营销模式 , 发挥全媒体联动效应
文章图片
资料图片
网络媒体通过话题互动、热点引流 , 成为电影营销新阵地 。 借助微博、短视频、直播等途径 , 电影营销开始由线下转至线上 , “云宣发”“线上路演”等新形式层出不穷 , 使电影营销立体化、社交化 。 通过与各类网络平台合作 , 电影营销借助平台背后的流量池和大数据优势 , 在更短的时间内将营销内容对接到目标人群 , 推动话题发酵、制造口碑效应 。
片方越来越多地用话题互动联合分众影评 , 来持续激发观影热情 。 近年来 , 宣发团队在上映前期注重用户连接 , 在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主题曲等物料、制造热点话题、智能定位潜在观众 , 引发大众对影片的关注;上映后期注重电影口碑 , 通过调动自媒体推出影评 , 挖掘影片细节 , 推动热点互动 , 撬动增量市场 。 影片《长津湖》在9月初定档后 , 微博中“长津湖定档”等话题迅速引爆互联网 , 话题讨论度累计超960万 , 阅读量近12亿 , 拉升电影关注度 , 实现了未映先火 。 上映首日 , 主题曲《最可爱的人》通过新浪电影号等发布 , 播放量超1600万 。 上映中后期 , 微博话题持续打造讨论热点 , 助力影片热度发酵 。 话题互动能够将电影从单向线性的“看”走向多维互动的“玩” , 通过打造UGC+PGC的内容组合 , 重构了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
“直播+电商”则强化用户互动 , 推动流量价值转化 。 暑期档《怒火·重案》上映当天 , 通过线上路演方式 , 网红主播联合主创团队进入直播间卖票 , 共吸引超1000万人观看 , 累积销售12万观影资格券 。 影片《我和我的父辈》四位导演进入新浪微博直播间讲述电影历史原型和拍摄轶事 , 直播观看量高达1552万 , 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 随着直播活动渗透进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 , 直播能够驱动电影从业者与用户深度互动 , 实现从生产模式到消费体验的连锁性转型 。
近年来 , 碎片化的短视频形式正在改变大众的娱乐消费习惯 , 三段式讲电影等短视频的兴起也在消解大众观看全片的兴趣 。 2021年6月 , 修改的著作权法施行 , 短视频创作中的素材版权管理越来越注重规范化 , 电影题材的短视频对上映新片的冲击力正在变弱 。 电影从业者可联合短视频平台 , 通过版权中介管理、智能识别素材、头部主播放权等方式 , 制定可持续运用的电影授权方案 。 电影宣发团队可充分运用短视频的吸睛特性和引流作用 , 推出竖屏版本的电影预告片、与电影拍摄相关的明星花絮片 , 甚至创作具有剧情连贯性的精编前传片 , 用吸睛并设悬念的方式为影院引流 。 通过从抵制短视频转向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流量驱动和精准传播 , 电影宣发能够实现更高效率、覆盖面更广的营销效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