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你不敢直视的体检报告 里面藏着很多“小秘密”( 二 )
例如BMI指数 , 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存在健康风险 。 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能够得到BMI指数 , 亚洲人正常的BMI指数在18.5-24之间 。 如果BMI指数低于18.5 , 则有可能有身体营养不良、胃肠功能不好的症状 , 如果BMI指数大于24就属于超重 。 当BMI指数超过24 , 就代表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大大增加 。 BMI指数每增加2% , 冠心病发病率增加约16.1% 。
步骤2 查看血液数据 , 如超标须重视
例如在肝功能检查中 , 如果指标异常超过了参考值的两倍 , 则说明相关的肝功能已经损害明显 , 再继续恶化很有可能出现脂肪肝等疾病 。 如果体检结果超过了参考值最高值的8倍以上 , 说明相关肝细胞已经坏死 , 需要立刻到医院进行治疗 。 另一方面 , 各项胆固醇指标也要重视 , 只要超过正常值就要注意了 , 血液中的胆固醇指标越高 , 就说明高血脂情况越严重 , 发展到后期可能出现动脉硬化等症状 。
步骤3 看到特殊分级数字立即咨询
在体检报告中 , 甲状腺检查、乳腺超声检查等部分检查在体检报告中可能出现特殊的分级 , 看到分级数字最好第一时间向专科医生询问分级的具体意思 。
如甲状腺检查中的“TI-RADS”指标 , 会将甲状腺超声检查后的结果分为6等级 , 其中“TI-RADS1”表示甲状腺内没有结节;“TI-RADS2”和“TI-RADS3”都表示甲状腺内结节为良性 。 在体检报告看到这些名词不用紧张;但如果分级更高 , 就要尽快咨询医生是否有活检或复查的必要 。
步骤4 学会看医生建议
很多人只会在体检报告中查看医生做出的病理判断 , 而忽略了医生出具的建议 。
这些建议包括针对检查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做出的进一步如何检查的建议、告诉被检查者多长时间进行复查等 。 而且这些建议是医生针对体检报告持有者本人给出的 , 具有个体针对性 , 相较于一般科普类的建议更具有实操性 , 也更适合被检查者 。 (采访人员 石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