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机制、生态 , 将成为构建智能家居过程中递进融合 , 又相互交叉的三个阶段 。
“拆墙”行动 应用探索摸着石头过河
尽管概念热度有所减弱 , 但家电智能化作为未来的产业趋势 , 一直是企业的研发重点 。 目前 , 在行业维度上 , 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主导 , 各家电企业广泛参与的“云云互联”标准体系正在构建和完善中 , 目前已形成T/CHEAA 0001-2017《智能家电云云互联互通》标准 , 并在该标准框架形成了由基本模型和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要求与评估方法、用户界面设计指南三大部分组成的较完善标准体系 。 2021年6月 , 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制定的双编号标准《智能家居系统 跨平台接入与身份验证技术要求》送审稿再度进入报批程序 。 “云云互联”标准体系的形成为传统家电跨企业、跨行业、跨平台间的协议和产品互通铺平了道路 。 而在企业层面 , 则出现了包括海尔U-Home系统 , 美的M-Smart系统 , 博西家电Home Connect系统等不断走向成熟的智能互联平台 。
以海尔U-Home系统为例 , 公司通过智慧洗护、智慧洗浴、智慧美食、智慧洗浴、智慧娱乐、智慧睡眠、智慧运动健康、适老关怀、回/离家智能等场景分类 , 以智能技术赋予家电对人、环境、空间、时间等信息感知 , 帮助用户进行更有效的决策 。 目前 , 海尔正在探索“端云协同”的分布式感知系统 , 利用家电自身算力和家庭网络算力等边缘计算实现终端产品自决策 , 再通过云端大数据实现场景推荐 , 服务提供等公共决策 。 进一步提升家电设备的“自主能动性” 。
事实上 , 企业对家电智能化的探索也是分阶段的 , 一开始仅停留在“控制”上 , 即给家电增加WiFi等外链 , 实现手机控制;目前则进阶到了“反馈”阶段 , 即机器可以通过手机、语音、手势等指令 , 执行相应功能;而智能的高阶阶段 , 则是感应互动 , 人向机器提需求 , 机器向人反馈建议 , 成为人的工作、生活助手 。 目前 , 大部分家电企业的探索还处于第一二阶段 。
“坦率而言 , 现在的家电智能化还处于初级阶段 , ”有家电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 “尽管不少家电企业都在尝试建立自身的AIoT平台 , 但就当下阶段而言 , 我个人更看好华为鸿蒙和小米等生态系统 , 他们本身具有‘互联’的基因 , 而家电企业各自建立的平台尚不互通 , 消费者家中也不会仅使用一个品牌的产品 。 ”
针对于此 , 美的相关技术人员表示 , 家电企业的智能化探索和平台企业的智能化各有侧重 。 以美的为例 , 他们的IoT技术系统更关注家电场景化应用 , 有专研的IoT芯片模组、场景定制、AI服务和大数据等 , 而鸿蒙、小米等平台更注重跨领域、跨品类的产品间沟通 。
“我们认为 , 在家电场景智能化过程中 , 鸿蒙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 因为一般来说 , 一家智能家居企业有能力专注自己所在的产品领域 , 却不能覆盖所有产品类型以及相应智能功能研发 。 传统家电企业也面临着产品智能化的挑战 , 包括芯片、操作系统、物联网协议、AI技术等 , 这都是智能家居不容忽视的问题 , 比如产品间互通性不足、协议标准不统一、用户交互体验差等 。 鸿蒙的诞生在很多问题上实现了统一 , 所以包括美的在内拥抱鸿蒙生态的企业不在少数 。 ”
“不过 , 鸿蒙为大家提供了一套统一解决方案 , 但智能家居产业又涉及家电、消费电子、家装、半导体、软件解决方案等各行业的海量公司 , 未来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真正优秀的产品和生态体验 , 还取决于生态内伙伴们的实力、投入和决心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