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技之适老专题(一):孩子们一机“走天下”,爷爷奶奶只会打电话……谁来拯救“掉队”的老年人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各种功能性App的应用 , 丰富了年轻人的生活 , 网购、外卖、游戏、社交、看电影……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满足几乎所有的生活需要 。 然而 , 智能手机复杂的操作也阻拦了一部分老年人对智能科技的向往 , 对他们来说 , 手机再贵再好 , 也只是个打电话的工具 。
过去 , 手机厂商专门针对老年市场推出老年机 , 但这种老年机更是切断了老年人和智能时代之间的纽带 。 这几年 , 一些手机厂商开始针对老年人在智能手机基础功能区上做出改变 , 同时在线下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机使用的学习渠道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不管是手机厂商还是App厂商 , 都不应该忽视老年群体的需求 , 应该像挖掘年轻人的兴趣一样 , 深度挖掘老年人的情感和生活需求 。
智能科技之适老专题(一):孩子们一机“走天下”,爷爷奶奶只会打电话……谁来拯救“掉队”的老年人
文章图片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烦恼
刘爷爷有个烦恼 。 他的女儿常年定居国外 , 自己和老伴不愿离家 , 一直在北京生活 , 平常有个头疼脑热就去医院挂号看病 。 但是随着来北京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 去医院挂号成了难题 , 尤其一些著名的三甲医院 , 一大早跑过去排队也没有号 , 年纪大了 , 实在没有体力总是奔波于家里和医院之间 。
“后来听说可以在手机上直接挂号 , 能看到哪天有号哪天没号 , 就去邻居家找年轻人教我们怎么弄 , 总算成功了一次 , 下次再用的时候 , 又找不到挂号的那个入口在哪儿了 。 ” 刘爷爷无奈地说 。
李奶奶最近也有个烦恼 。 儿子将她从老家接来北京养老 , 平常经常出门买菜或者去公园里逛逛 , 但由于对新的环境不熟悉 , 有时走着走着就迷路了 , 只能朝旁边的行人打听 。 “有时候能遇上个友善的年轻人 , 一步一步把路线说清楚 , 偶尔有个热情的还会陪着我走回小区 , 但更多时候 , 旁边的人会告诉我 , 自己也不知道这路怎么走 , 可以用手机导航看看 。 ”李奶奶说 。
然而 , 李奶奶叹了口气道 , 虽然儿子给自己买了一部智能手机 , 但自己平常也只用来打电话、发短信 , 去公园拍拍照 , 那些导航的功能自己根本不会用 , 儿子也简单地教过她 , 但程序太复杂了 , 学过便忘 。
这样的事不在少数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曾多次在地铁站里遇到有人问路 , 他们有的在换乘站不知该坐哪条线 , 有的知道坐哪条线却不知去往哪个方向 , 问路的有老人家 , 也有中年人 , 他们习惯了在固定的生活范围内活动 , 一出这个范围便不知该去往哪里 , 尤其现在北京的轨道线路网越来越密 , 公交路线时有调整 , 如果不能有效地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查询 , 迷路是常有的事 。
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足
如果说手机的发明拉近了人们之间交流的距离 , 适用于全年龄范围 , 那么 ,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 则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 一部手机在手 , 就能完成衣食住行、娱乐、就医、社交等各个环节 , 不可否认 , 这种便利更多体现在年轻人身上 。
就像上文中两位爷爷奶奶说的那样 , 他们不缺手机 , 也不缺网络 , 缺的是快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 。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呢?
其一是老年人在生理上存在的弱势 。 vivo软件战略总监曹宇琼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人的身体机能会出现一定退化 , 例如视力、听力的下降会导致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看不清、听不清;肢体、动作方面的退化会导致操作手机时候的点击不准确、误触等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