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由科幻走向现实

近来 , “元宇宙”成为热门话题 , 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 从英伟达宣布推出为元宇宙建立提供基础的模拟和协作平台 , 到日本社交平台GREE开展元宇宙业务 , 从微软正努力打造“企业元宇宙” , 到脸书改名为元宇宙(Metaverse)一词中的Meta……不仅科技公司在元宇宙赛道上争相布局 , 一些机构也积极参与其中 。 那么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元宇宙:与现实平行的虚拟世界
【元宇宙,由科幻走向现实】元宇宙 , 简单说就是通过数字技术构建起来的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 。
2021年3月 , 沙盒游戏平台Roblox公司第一个将元宇宙概念写进招股说明书 , 成功登陆纽交所 。 其对元宇宙的定义充分体现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 。 按照该公司的说法 , 元宇宙有8个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 。 按照脸书公司的说法 , 在元宇宙中 , 人们能做到现在互联网上做不到的事情 。 这意味着 , 元宇宙正在推动“全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
1981年 , 美国数学家弗诺·文奇出版小说《真名实姓》 , 构思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 。 1992年 , 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深化了文奇的创意 , 在小说《雪崩》中提出了元宇宙的雏形 , 一个平行于真实世界的赛博空间 , 体验者戴上耳机和目镜 , 就可以通过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
技术局限性或成为未来发展瓶颈
技术局限性是当前元宇宙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瓶颈 。 相关技术的成熟度 , 距离元宇宙落地应用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 因此现有元宇宙技术展示场景多为实验性、局部性以及有限性的应用 , 并且展示成本非常高昂 。 如今年4月英伟达在其发布会上展示的15秒“数字黄仁勋” , 就投入了近50位研发人员 , 共制作了21个版本 。
作为一种多项数字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 , 元宇宙场景从概念到真正落地需要实现两个技术突破:第一个是XR、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单项技术的突破 , 从不同维度实现立体视觉、深度沉浸、虚拟分身等元宇宙应用的基础功能;第二个突破是多项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突破 , 通过多技术的叠加兼容、交互融合 , 凝聚形成技术合力推动元宇宙稳定有序发展 。
数字基建:通往元宇宙的路径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 , 元宇宙作为未来新型数字基础实施 , 也应该像5G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一样进行大规模的“数字基建”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认为 , 元宇宙最核心的是XR技术和脑机接口、数字孪生和虚拟人、区块链技术 。
XR技术、脑机接口建立虚实世界的连接 , 提供沉浸式体验 。 数字孪生构建虚拟世界 , 提供细节丰富的拟真环境 , 虚拟人提供虚拟化身进行沉浸互动 。 区块链提供认证机制 , 使价值归属、流通、变现和虚拟身份的认证具有稳定高效、确定透明的优点 。
此外 , 5G网络提供通信基础 , 云存储、云计算、云渲染提供算力基础 , 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内容呈现、内容审查上发力 。
以上技术成为搭建元宇宙的基石 。 进一步上升到元宇宙实现路径 , 另有内容生态建设等方面需要加强 。
后续发展仍需进一步监管
元宇宙的发展过程中 , 也将遇到价值伦理、虚拟空间管控等新问题 , 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进行规范 。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当现实空间遇到虚拟空间 , 除了要关注技术发展带来的变革 , 更需关注‘价值’本身的意义 , 要将有序的政策监管纳入其中 , 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