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
发展规划
11月16日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 。 《规划》对5G、千兆光网、算力网络、移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指明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 , 还需面向产业进一步规划解读 , 通信世界全媒体特策划《“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解读专题 , 为未来信息通信业发展明确产业方向 。
本期 , 通信世界采访人员采访到中国联通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夏俊杰 , 围绕“智慧城市” , 对《规划》进行解读 。
如今 , 智慧城市已然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城市运行的新模式、城市管理的新方式和城市建设的新机制 。 从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诞生到如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写入《“十四五”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 我国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 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 并取得显著成效 。
为了解如何加速智慧城市建设 , 中国联通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夏俊杰在接受通信世界全媒体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未来要紧抓智慧城市发展突破口 , 以加强新技术实践、促进数据融通、推广融合应用示范、建立健全安全框架四个方向作为建设重点 , 推动智慧城市的“智能化”应用深度覆盖 。
面向2025 , 智慧城市发展
仍要跨过三座“大山”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 城市数字服务从“能用”向“好用”升级 。 当下 , 虽然面临5G网络覆盖能力不足 , 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不高 , 关键核心技术需要突破等问题 , 但中国不少城市已经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准备期向起步期和成长期过渡 。
《规划》对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数据与算力设施等提出了重点要求 。 在智慧城市领域 , 也明确了城市信息模型(CIM)、市政基础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能建造等产业方向 。 面向2025年的发展目标 , 夏俊杰总结了智慧城市产业发展面临的三方面挑战 。
一是新技术挑战 。 智慧城市应用了大量“云大物智链安”等新技术赋能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 面对海量各类智能化基础设施联接、分析、处理需求 , 5G/物联网的海量连接能力 , 海量数据加载技术、云边计算协同技术、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对动态数据快速分析处理能力均面临挑战 。
二是融合应用推广挑战 。 5G融合应用创新是促进智慧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 目前5G融合应用创新案例已超过1万个 , 覆盖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 , 但“杀手级应用”缺乏 , 示范效应不足 , 5G融合应用创新场景深度不够 , 部分5G融合应用场景呈现“碎片化”特征 , 可复制性弱 , 不利于大规模推广 。
三是安全挑战 。 《规划》将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及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提到新的战略高度 。 智慧城市中大量应用了“云大物智链安”等新兴技术 , 安全风险因素错综复杂 , 由于智慧城市业务范围深入国家安全、居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 , 一旦出现网络安全问题 , 就可能出现极其严重的后果 。 如何健全网络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防范遏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 提升智慧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是一项重大挑战 。
融合5G应用场景
以星星之火成就燎原之势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 , 未来五年 , 产业界将如何走出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 对此夏俊杰建议从加强新技术实践、促进数据融通、推广融合应用示范、建立健全安全框架四个方向作为建设重点 , 打造领先的智慧城市端到端服务能力 , 帮助城市治理更加智能、产业发展更加强劲、生活服务更加便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