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古老的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向我们展示了美丽的画面,例如,“明”字是一幅柔和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房间的恬静画面,“旦”字似圆圆的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晶”字(星)形如天上一颗颗闪亮的星星 。
同时,古字形也为我们描述了温情的场景,例如有人说“爱”字形如心有所系徘徊不前之状,“好”字形似母子相互偎依相向之情景,“孕”字形如母亲怀胎的画面 。

文章插图
“孕”字从字形看为独体象形字,像女人怀孕,且双手护着腹部,腹中隐隐约约可见“子”形 。这也是我每次看到后都深受感动的汉字之一 。
古文字形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它能记录美丽的场景,诉说温情的画面,而且更在于它能讲述当时社会的残酷现状,比如能倾诉古人征战时的心狠手辣和惨绝人寰 。
今天我们就讲述“取”“馘”“聝”这三个与俘虏、杀戮有关的汉字 。这三个汉字字形上与“耳”或“首”有关,这也正描绘了来自远古时期割去敌人“头颅”或者“耳朵”的残忍画面 。
“取”字并非掏耳朵,而是砍下耳朵

文章插图
该字是甲骨文“取”字,由耳和手组成,我们千万不要误会是以手掏耳之形,古人并未单独为掏耳朵而造一字 。
《说文解字》曰:“捕取也 。从又(手),从耳 。《周礼》:‘获者取左耳 。”
有人解释“取”之本义为捕获野兽之后割去左耳,此说实难理解,远古之时,古人打猎之后所获之物必整个带回,为何还要割去左耳?难道猎到动物直接就弃之?古人显然不会这么做,一定会带回去好好享用 。可是,古文献中确实也有打猎之时割去动物“耳朵”的记载,以计数量作为赏功的参照,不过这应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事了,割动物耳朵当为后来意义之引申扩展 。如:
《周礼·大司马》曰:“遂人狩田……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群四振铎,车徒皆作,遂鼓行,徒含枚而进 。大兽公之,小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因此,下结论说“取”的原始义就是取动物之耳,显然不妥 。从字形清晰可见,“取”字之“耳”为人之耳,古人造字之时很显然是以“人耳”为参照,而非动物之耳 。因此,“取”是古代战争之时,杀死敌人而邀功论赏的一种衡量方法,且都以割左耳来记录数量 。那为什么不两耳都割去呢?其实这个左耳应当是当时的约定,以免两耳都割下而难以准确统计士兵杀敌的数量 。
“馘”字其中一个字形表示砍下首级,系于武器之上除了“取”字之外,甲骨文亦有“馘”“聝”二字,二字为异体字,后来二字与“取”一样都有砍去“耳朵”之意 。聝(馘)甲骨文(一期乙2948)字形如下:

文章插图
该“馘”字字形如“戈”与“目”之组合,李孝定认为“戈”为垂纓之戈,目上之“戈”与“缨”一体,之后出现了讹变致使分离 。下所从之“目”为眼睛,是首的省略,在古文字中多以“目”代替“首” 。该字也是“聝”之或体,正如许慎所言:
《说文·耳部》:“聝,军战断耳也 。《春秋传》曰‘以为俘聝’ 。从耳,或声 。聝或从首 。”
针对该字,于省吾先生认为“馘”字金文有从耳从戈会意之形,于说虽有一定道理,但是,此种说法缺乏辞例佐证,字形判断当为从“首” 。发展至金文,“馘”多从首从或,亦有少数从戈者,从耳当为异体之变化 。后来,有人把四版《金文编》所摹写的虢季子白盘里的“馘”字与原拓对比,结果发现摹本漏摹了一个小圈(注1) 。认为虢季子白盘“馘”是从或而非从戈,此说比较可信,我们对比“馘”字金文及后来的篆书基本为从“或” 。
- 矶竿好不好用 矶竿好用吗
- 医疗纠纷如何取证 医院医死人
- 宝宝吃鸡蛋过敏怎么回事
- 取保候审出来能上班吗 取保候审还能上班吗
- 淘宝运营教你如何获取上万自然搜索流量
- 思字和什么字搭配取名最好
- 乙木命的男人取名 乙木命的男人是富贵命
- wish扣费是什么模式?需要收取哪些费用?
- 刑事案件采取强制措施 刑事强制措施是否严重
- 淘宝星标客户怎么取消 淘宝怎么取消星标店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