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海螺创业小卡片分红( 二 )


笑靥如花的海螺员工
“我和我老公两个人都是普通员工 , 以前我们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还房贷都吃力 , 现在他一个人的就能还房贷 , 我的还能存一部分起来 。”来自宿州海螺的一名基层员工谈起最近几年的变化特别感慨 。“所以我经常在朋友圈分享公司的变化 , 他们都说我最爱海螺 , 这样好的企业我怎么不爱?”
除了直观可见的收入 , 2018年实施的企业年金制度 , 进一步保障了员工退休后的生活品质 , 2020年落地的补充医疗保险 , 提升了员工医疗保障水平 , 减轻了员工医疗费用负担 , 这些都让企业和员工的利益结合的更加紧密 。
印尼北苏海螺工厂一角
海螺的子公司分布在24个省市自治区和20个境外国家地区 , 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 , 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偏远地区吸引了更多的人才 。新疆、八宿等偏远地区的海螺工厂 , 持续为当地员工开展技能职业培训 , 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 让他们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
2018年5月8日 , 缅甸海螺举行职工大学揭牌仪式暨首期汉语培训班开班典礼 。
截止2019年底 , 海螺集团海外员工已经达到4000余人 , 用工本土化率达到70% , 越来越多外籍员工也成为海螺大家庭的一员 , 他们是海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最好的见证 , 也成为宣传海螺文化最好的使者 。索尼 , 是印尼南加海螺的一名技术员 , 从中国留学回到家乡后 , 正好赶上南加海螺招工 , 因为会中文顺利上岗 , 22岁的他成为家中收入最高的人 。家在老挝大山中的颂立 , 跑运输的父亲为了让他以后有出息送他去西双版纳学习了中文 , 他也因此顺利成为琅勃拉邦海螺的一名销售顾问 , 他的梦想就是在海螺好好干、然后升职 , 加薪 。
聚人心暖人心的事更多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 , 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十三五”期间 , 海螺一直把创新作为发展的主旋律 , 把各类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作为创新发展的基础 , 举办科技创新大会 , 隆重表彰科技创新先进项目和个人;开展海螺工匠评选 , 积极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 , 弘扬工匠精神;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技术大比武等大众创新活动 。这些都为员工搭建起了发挥才能的舞台 , 而这支技艺超群、敬业奉献的人才队伍集结在一起 , 也为海螺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
白马山水泥厂水泥窑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
以清新水泥公司为例 , 2016年8月成立了以全国劳动模范卢伟森为领头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 期间不断深化创新体系 , 形成了10个工作小组 , 技术研究和攻关内容覆盖了公司10个部门、8个专业 , 帮助公司在技术指标优化、瓶颈项目攻关、成本节约管控、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的同时 , 还涌现出清新工匠陈先宏、最美青工杨骁健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
卢伟森劳模创新工作室
越来越有尊严 , 是芜湖海螺一名技术骨干的感受 。“这几年不仅工资涨了 , 福利好了 , 对技术人员也更重视了 , 不仅加大了技能贡献对薪酬的影响比重 , 还通过各种考试、培训和职称评定来提升工作的积极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