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台机子可就牛 X 了 , 它的大小和英文打字机相当 。
而且还结合了 “ 常用字理论 ” 和 “ 组合理论 ” , 学习门槛极低 , 据说普通人花个几天时间 , 就能达到每分钟四五十字的打字速度 , 就算不是识字 , 也能达到每分钟二十个的速度 。
其中不得不说的 , 就是林语堂自创的 “ 上下形检字法 ” , 你只要知道一个汉字的左上和右下部分 , 就能完成输入 。
文章图片
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很迷茫 , 在没有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 , 怎么可能能完成这样几乎可以称之为输入法的操作呢?
好在林语堂当年在 1952 美国为这台机器申请了专利 , 这些专利文件很好地保存到了现在 , 帮助我理解了明快打字机的运作原理 。
明快打字机的关键在于这个看起来就异常精致的三级滚滚筒
文章图片
这个大滚轮下 , 有六个中滚筒 , 而在每个中滚筒中 , 又有 6 个小滚筒 , 每个小滚筒有 8 个面 , 每个面有 28 个字模 。
总共有 8064 个字符 , 可以完成常用中文、英文、数字甚至标点符号的输入 。
打个比方 , 我们要输入一个“ 信 ”字 ,
首先找到键盘上的“ 亻 ” , 按下 , 背后的一级转轮就会开始转动 , 带动二级滚轮 , 定位到所有“ 亻 ”存在的最后一级滚轮上 。
再按下“ 口 ”键 , 整个转轮会继续移动 , 移动到含有这两个部首的 8 个候选字上 。
在这台打印机的顶部有一个小窗 , 这是一个放大镜 , 会聚焦到这 8 个候选字 。
最后敲下数字 , 选择你想要的候选字 。
文章图片
这简直和现代电子计算机最初的输入法逻辑如出一辙 , 如果你用过智能 ABC 之类没有什么词库的输入法 , 和这个明快打印机的体验应该是差不多的 。
1959 年世界上第一台汉字电子计算机 Sinotype, 也是用类似于这样的部首检索输入 , 但显然发明这台计算机的考德威尔和远东语文学系杨联陞对于汉字的理解和林语堂之间差了至少几十个胡适吧 。
文章图片
因为这台电脑只能打出 2000 余个汉字 。
最重要的是 , 他们没有发现汉字笔画输入的冗余性 , 所以必须要输入每个笔画 , 才能完成输入 。
文章图片
所以明快打字机 , 绝对是领先年代的产物 。
连林语堂自己也高兴地说到:这是我送给中国人的礼物 。
文章图片
只不过 。。。
最后明快打字机还是没能真正地投入量产 , 因为当时中国时值内战 , 由于担心市场的不稳定 , 并没有国外厂商愿意花大价钱生产这个东西 。
但此时的林语堂 , 却已经在打字机上投入了快 12 万美元 , 他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稿费 , 还四处举债 , 欠下了不少的钱 。
所以明快打字机只有当初唯一的一台原型机 。
可以说相当可惜了 , 我非常希望见到有大佬能够复现这台极其精妙的机器 。
双鸽打字机为代表的活字印刷式打字机
尽管很多文章都把明快打字机的流产归结为政治动荡 , 但以我的推测 , 以当时的技术水平 , 这个玩意儿应该是做不到量产的 。 因为建国后生产的打字机依旧是以“ 舒式打字机 ”为基础改良来的 , 舒式打字机虽然看起来很笨 , 但起码造价便宜、可靠能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