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讲席教授:都说不唯论文,那我们发表论文是为了什么?( 三 )


结果实验出奇的顺利 , 本来想熬到6:00吃早饭 , 结果不仅3:00多就弄完了 , 还有新发现 , 然后我们两个人在实验室枯坐到天亮去吃早饭 。
西湖大学讲席教授:都说不唯论文,那我们发表论文是为了什么?
文章图片

所以这篇文章的经历对我来说也是一次“蜕变” , 我从本科到研究生时代的科研是“行云流水”型的 , 打不过就跑 , 其实内心是比较容易放弃的 , 碰到难题就不干了 , 因为总能找到另一个 。 如果我们在一个热门领域的好时机进入 , 或者恰巧发现了一个“金矿” , 那随手一挖都是“金子” , 但这样就缺少一个啃硬骨头的经历 。 这篇文章的过程让我意识到 , 硬骨头其实是啃得动的 , 而且往往把硬骨头分解开来 , 有时会发现它其实也没有那么难的 , 我缺的是一点坚持的精神和信心 。
04
PI阶段发文章
有了更多新的思考
2007年9月 , 我在美国西北大学找到了一份教职 , 作为一个PI要开始自己做主 , 我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关了 。 明显的变化是 , 我的时间开始变得有限 , 我要上课 , 要做很多其他的事情 , 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再加上作为助理教授 , 我认为我们应该以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 应该只发“有用”的文章 , 争取每篇都有影响 , 还要考虑培养学生 , 让他们尽快通过发表自己的第一作者论文 , 找到成就感 。
后来我们课题组慢慢形成了一些发表文章的哲学 , 也还是那个问题:我们发表文章是为了什么 。 将我们的科学思想及发现与人分享 , 教会别人一些事情 , 这是发文章的要义 , 也是一个最朴素的目的 。 到了这个阶段 , 我们开始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西湖大学讲席教授:都说不唯论文,那我们发表论文是为了什么?
文章图片

(节选自黄嘉兴去年发表在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上的一篇编者按)
比如 , 我们还可以通过发文章去指出和纠正领域内的错误认知 。
西湖大学讲席教授:都说不唯论文,那我们发表论文是为了什么?
文章图片

除了常见的发表“新东西”的模式 , 我们也可以大胆地指出和纠正一些错误 , 当然这要求我们的文章有很强的说服力 。
举一个例子 , 十多年前人们发现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非常高的刚性 , 这被归结于一些与二维材料有关的神奇性质 , 吸引全世界众多研究人员跳进来研究 。 但我们发现 , 这其实是一个不幸的错误 , 早期的工作中 , 氧化石墨烯膜样品是使用氧化铝过滤膜得到的 , 而氧化铝在弱酸性的水溶液中会被腐蚀而生成三价铝离子 , 从而将带负电的氧化石墨烯交联了 。 也就是说 , 前面有一系列关于氧化石墨烯奇妙性能的发现 , 其实是基于被污染的样品 , 并非反映了这个材料本身的性质 。
后来听有的老师说 , 他们有些学生看到我们这篇文章时 , 几乎是泪流满面的 , 因为终于明白为什么前人的工作不好重复了 。 大家突然意识到 , 在这一个氧化石墨烯的方向上 , 整座大厦的基础假设是不正确的 。 这篇文章的科学内容超级简单 , 就是基于一个几乎高中生都学过的无机化学反应 , 但是却纠正了对于氧化石墨烯一个基本特性的认识 , 成了我们的代表作之一 , 也催生了我们后续一系列具有类似风格和功能的文章 。
又比如 , 我们还可以通过发表论文去发声、去呼吁 。
这是最近的一个例子 , 疫情憋家里的时候写了这个东西 , 目的是想分析一下对病毒的常见误解 , 分享一些从物质科学角度对疫情中的科学问题的分析 , 也指出了一些值得做的研究问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