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来之前,都会经历“癌前病变”!可惜很多人没重视

不少人“谈癌色变”,是因为癌症的死亡率高、治愈率低 。就算治好了,也有复发的可能 。但癌症“防胜于治”,倘若早发现,至少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例可以得到预防 。
实际上,癌症的形成非常缓慢,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去发现和消灭癌症 。因此,癌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
这是各科医生总结的癌前病变,收藏好,一定要警惕!

划重点
01
防胃癌:一定要警惕“萎缩性胃炎”
胃癌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过程:
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属于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癌变的风险相对增高;当胃黏膜出现上皮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肠型黏膜替代),可能是癌前病变的表现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多为上腹痛、腹胀、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 。
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胃镜及黏膜活检可以确诊,只要在慢性期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通常不会癌变 。
▼ 干预方法:
1. 检查
推荐浅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镜,并积极治疗 。检测幽门螺杆菌,视情况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
2. 戒烟酒
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和吸烟、饮酒正相关 。
3. 规律饮食
饮食要细嚼慢咽、少吃腌制食品、不要暴饮暴食、不吃辛辣霉变食物 。

划重点
02
防肠癌:“腺瘤性肠息肉”及时切除
肠息肉有很多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癌变的机会较高 。
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年~15年 。在这阶段,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 。
▼ 干预方法:
1. 检查
50岁以上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肛门指检,发现息肉视情况处理 。
2. 戒烟戒酒
大量饮酒、吸烟,使基因突变,肠息肉的发生率也会提高 。
3. 少吃
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减少食用精粮,减少腌制、烟熏类食物 。
4. 多吃
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把细粮的三分之一换成谷物、粗粮,比如豆类、红薯、小米、高粱、玉米等 。
5. 运动
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有助于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减少肠道炎症,癌症危险自然会大大下降 。

划重点
03
防肺癌:“肺结节”越大越危险
早期肺癌常表现为肺部结节 。国内外的指南共识均推荐肺部低剂量螺旋CT作为肺癌早筛的首选 。低剂量螺旋CT分辨率较高,可以清晰地发现各种肺结节 。
当CT结果提示肺结节具有下列的特征,恶性的概率更高 。
实性结节是恶性的可能性更大,且有一定淋巴结转移的概率;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目前8毫米被认为是孤立肺结节需要干预的一个临界标准;小于8毫米的结节,暂时不处理是安全的;大于8毫米的结节,推荐积极处理 。
不规则生长的结节恶性可能性更大 。如果CT提示肺结节有毛刺征、有胸膜牵拉、呈分叶状生长,恶性概率会大一些 。
“磨玻璃样结节”是一种癌前病变,或者说是癌的一种非常早期的状态 。当然磨玻璃结节也有可能仅是一过性的炎症 。
如果在健康体检中发现肺癌肿瘤标志物升高甚至持续升高,应警惕肺癌的可能性,注意完善肺部CT检查进一步排查 。
▼ 干预方法:
1. 检查
年龄在50岁以上,有30年以上吸烟史,或者有肺癌家族史的人属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胸部螺旋CT检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