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 通讯员 唐婀婷 蒋叶 采访人员 宋美君 衡阳报道
今年以来 , 国网衡阳供电公司积极探索数字化建设“三三”法 , 勇于实践应用 , 为供电服务站及供电所所务管理、客户服务、设备运维等业务工作提质和员工减负提供有力支撑 。
数字转型 实现业务集约“三全”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对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实施智慧监控 。
“现在外勤都不用到公司打卡上班 , 从网格化管理平台就能实时监控到他们所处的位置和活动轨迹 , 下派工单和自建工单线上就能完成派发 。 ”在网格化管理平台工作监控界面前 , 呆鹰岭供电所员工兴奋地讲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高效体验 。 网格化管理平台在可视化动态轨迹模块中 , 清晰地呈现了外勤人员一天的工作内容 。 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将传统业务和新型业务纳入工单管理系统后 , 业务实时在线 , 不仅解决了人“在不在”的问题 , 而且能反映工作“实不实”的情况 。
该公司编制了76个常用工单场景模板 , 将全域营销数字化建设融入到绩效考评体系 , 推行“抢单积分制” , 动态更新数字绩效看板 , 真正实现业务管控“全工单、全线上、全融合” 。
针对配网低电压问题难统计、难排序、难分析等痛点、难点问题 , 该公司开展了基于大数据的配网辅助决策研究 , 实现了低电压问题全貌可视化展示、台区问题清册自动生成等功能 。 2021年国网衡阳供电公司配网规划精准度提升了14% , 有效减少了配网规划管理盲区 , 为投资立项决策提供强力支撑 。 输电无人机智能巡检、精准红外检测技术在供电所有效落地,数字化转型让设备巡视更精准 。 深化实物“ID”,完成设备扫码识别及建档,真正实现台账、资产、图形和实物之间关系一致 , 数字化转型让物资仓库管控更加智能 。
数字驱动 实现系统管理“三一”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对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实施智慧监控 。
【国网衡阳供电公司:借力数字化 减负“三三”法】“现在只要安心出去做事就行了 , 以前要登录采集、‘两率一损’和营销三个系统 , 现在只要有部手机 , 登入到“i国网”接单、回单就可以了 。 ”松木供电所58岁的外勤员工何良贵展示数字化应用为老员工补齐“上网难”工作短板 。
“这个营销智能运营管控平台的界面我很喜欢 , 它就两项入口 , 操作简单方便 , 比以前的系统功能强很多 。 ”华新服务站内勤员工蒋枝枝感叹数字系统更新后工作更快捷高效 。
推行数字化建设以来 , 该公司开发利用好移动平台视频会议、地图导航等功能,确保内外勤无缝衔接,打造便捷的移动办公环境 。 为此 , 该公司不断梳理“一岗多系统”清单 , 对不同岗位系统权限实行套餐式配置,提高系统应用效率;以网格化管理平台为入口 , 开展“管理一入口”建设 , 摸索解决各套系统浏览器不兼容、切换频繁等问题;以“i国网”3.0为统一移动门户,实施“工作一平台”应用 , 逐步实现外勤作业全移动化 。
数字赋能 实现业务体验“三零”
文章图片
利用配网辅助决策系统分析低电压问题台区 。
“以前为专变客户开具增值税发票明细、核对当月发行电量、电费以及用户参数等工作需要一天时间 , 现在用自动报表计算一键就搞定了 。 ”松木供电所内勤班的谢云凤介绍 。 该所自深化应用“自动报表”后 , 摸索开发了7项自动化报表应用 , 实现常规报表个性化定制、自动生成、线上查阅等功能 , 减少各类手工统计、人工填报和临时性报表 , 实现“零报表” 。 今年9月 , 国网华新支公司、衡阳县供电公司新增了6位特殊的员工——RPA机器人 。 这些智能新成员的加入 , 彻底将员工从日常工作业务流程中解放出来 , 替代或辅助人工操作 , 帮助员工处理部分日常周期性、重复性、机械性工作 。 它们的到来 , 让员工完成从“报表生产者”向“数据应用者”的转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