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公开发布 , 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 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 也是为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擘画的美好蓝图 。
成渝如何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怎样合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近日 , 成都科技“代表团”走进重庆高校院所 , 走近创新源头 , 积累创新“经验值” 。
从走进两地创新源头 , 到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 共同促进成果转移转化 , 再到共建西部科学城……围绕“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 , 成渝科技创新协同合作的多项工作已按下“快进键” , 跑出“加速度” , 一幅科技协同创新合作的生动画卷正在成渝两地徐徐铺开 。
共唱“双城”记 , 科技创新让城市更添活力 。 成都围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极核 , 提升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能力 , 建强天府实验室 , 加快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 , 持续深化与大学、大企、大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合作 ,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 。
一个科学城
两地创新梦
成渝科创加速相向而行 , 作为排头兵的两大国家级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已经率先起步 。
11月26日 , 成渝数字经济产业联盟第一次大会在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成都超算中心举行 。 作为两大国家级新区合作共建的八大产业联盟之一 , 会议明确提出 , 天府新区和两江新区将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企业丰沛资源 , 凸显产业发展优势 , 加强企业交流合作 , 逐步构成成渝数字经济企业生态圈 。
“江天CP”这样的“携手”已非首次 , 频频互动的背后 , 是一个科学城 , 两地创新梦的逐步实现 。
今年6月 , 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在成都正式揭牌 , 标志着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进入了由谋划布局到全面建设的新阶段 。
成渝地区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 , 对于充分发挥成渝科技创新资源优势 , 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 辐射带动西部发展 , 支撑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目前 , 西部(成都)科学城已聚集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个、交叉研究平台6个 , 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5个 , 中科系、中核系、中物系等国家级科研机构25家 , 精准落地科技创新基地22个、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54个、科教基础设施6个 。 建成西部地区首个百P级超算中心——成都超算中心 , 已为450余家用户提供服务 。
聚焦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 紧锣密鼓中 , 天府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 , 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已经揭牌运行 。 不仅是天府实验室揭牌运行 , 共建科技创新中心之下 , 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也已启动建设……
把握“时”与“势” , 接下来 , 围绕制定出台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推进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大力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聚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 , 成都已进行谋篇布局 , 将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两地将发挥各自科技资源优势 , 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平台、技术创新平台 , 凝聚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 同时 , 在人才引育、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扩大开放合作等方面两地将携手展开进一步合作 。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加快推动成渝两地科技合作 , 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 成渝一直在加速相向而行 。 目前 , 相关工作正有序开展 , 已初步形成合作思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