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工力量:钍基熔盐堆试运行,内陆建核电站在望?( 二 )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 卡罗·卢比亚曾表示 , 如果用钍来发电 , 按照目前的电能消耗来算 , 中国钍的储量能够保证未来许多个世纪的发电供应 , 大致可以使用两万年 。 必须指出的是 , 中国的铀矿储备虽然并不出众 , 但钍的储量非常丰富 , 一旦钍基熔盐堆大规模投入商业运营 , 中国基本不必为核燃料来源担忧 。
正是因为钍基熔盐堆有上述优点 , 以及中国钍储量丰富 , 早些年 , 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 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作为其两大部署内容之一 , 计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 , 致力于研发第四代先进裂变反应堆核能系统 , 实现核燃料多元化、防止核扩散和核废料最小化等战略目标 。 本次甘肃的钍基熔盐堆试运行 , 则是我国在钍基熔盐堆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科工力量:钍基熔盐堆试运行,内陆建核电站在望?
文章图片

不必对核电站修建在内陆畏之如虎
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的影响 , 核电的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 , 不少人甚至“谈核色变” , 对于在我国腹地修建核电站的争议始终未平息 。 根据官媒报道 , 我国计划在甘肃省建立两座钍基熔盐堆核电站 , 本次武威的核电站只是其中一座 。 此前 , 江西彭泽核电站、湖北咸宁核电站、湖南桃花江核电站在等待批复时就遭到非议 , 认为内陆不适合建核电站 。
其实 , 核电站修在内陆还是海边对安全性影响不大 。 过去 , 中国过去主要将核电站修建在海边 , 并非纯粹因为技术原因 , 而是综合经济等因素考虑的结果 。 经济方面 , 由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 , 经济比较发达 , 对电力的需求相对较高 。 如果将核电站建设在中西部地区 , 远程输电将会造成较大的电能损耗 , 非常不经济 , 毕竟当时没有特高压输电技术 , 西电东输缺乏技术基础 。
【科工力量:钍基熔盐堆试运行,内陆建核电站在望?】诚然 , 很多核电站确实选址在海边、河口、湖畔 , 有利于核电站取水 , 但这并非决定性因素 。 事实上 , 在内陆建设核电站完全可以使用冷却塔 , 冷却塔和全国内陆的火力发电站基本没有太大区别 , 这是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比较成熟的方案 。
从全球来看 , 一共有400多台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 , 其中 , 内陆核电站核电机组数量超过200台 , 占到大约一半左右 。 美国的内陆核占美国核电机组总量比例超过60%;加拿大的内陆核电机组比例超过80% 。 必须指出的是 , 如果不统计中国修建的核电站的话 , 全球修建在内陆的核电站的比例还会更高 。 根据美国的法律法规 , 在核电站安全审查上 , 从不区分沿海核电站和内陆核电站 。
即便从事故后灾害影响的角度看 , 沿海核电站和内陆核电站也没啥区别 。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2015年发布了关于福岛核电站一千两百多页的事故报告书 , 报告指出 , 在熔堆过程中 , 高挥发性核素如Cs-137、I-131、Xe-133、Te-132占总活度的99.9%以上 。 IAEA报告中还指出福岛核事故大气泄漏的Cs-137总活度与切尔诺贝利事故释放的Cs-137总活度在一个数量级上 。 而且这些放射性物质会随着气流和降雨扩散到周边地区以及全球 。
因此 , 沿海修建核电站会更安全 , 或发生事故后对环境影响小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
过去中国主要在沿海建造核电站 , 大多是基于经济和社会因素考虑 。 在内陆建核电站并不意味着不安全 。 网络上有杠精表示 , 内陆建核电站必须北京先建 , 但现实是北京还真就建了核电站 , 中国的实验快堆就建在北京房山——这种实验性质的第四代反应堆在安全性和技术成熟度上不如现在已经商业化运营的反应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