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天猫精灵在划入阿里云事业群后 , 看似要一心打造IoT生态圈 , 试图先占领B端再打入C端市场 。 同时也在悄悄弥补内容上的短板 , 在2020年宣布投入 100 亿元用来改造内容生态;小米对待智能助手的态度看似最为佛系 , 场景主要局限在小米生态链内 。 但不应该忽略的是 , 小米在2019年就推出了“1+4+N”的硬件占领 , 小爱同学以智能生活助手的身份贯穿了小米生态链 。
不过场景和生态上的“暗战” , 并不足以让三巨头相安无事 , 在占领了语音入口后 , 都在不断去培养并夯实 “智能助手”的认知 , 甚至已经出现了同质化和内卷的迹象 。 譬如教育场景的布局 , 除天猫精灵发力 , 也正是小度大力“破圈”的场景之一 , 先后推出了小度教育智能屏、小度智能学习平板等产品 。
03 挑战远没有结束 最可行的“避卷”方案或许还是创新 。
根据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判断 , 语音技术在过去七年多时间的演变 , 先后经历了萌芽期和峰值期 , 当下正处于用户期望过高导致的低谷阶段 。 按照过往的种种经验 , 接下来将是技术和产品“稳步爬升”的阶段 。
由此也就可以理解 , 为何小度要跨向智能健身赛道 。
单从智能健身市场本身来看 , 华为、小米、OPPO、当贝等企业早就跃跃欲试 , 华为多次在智慧屏发布会上演示智能健身功能 , 小米电视6至尊版、OPPO智能电视K9 , 也都把智能健身作为主要卖点 。
站在小度的立场上 , 健身场景可以说是语音交互的天然触点 , 也是验证其“破圈”能力的路径所在 。 比如添添智能健身镜涵盖了普拉提、瑜伽、力量塑形、有氧舞等12个大类的近千节热门健身课程 , 以及管道飞鸟、飞机大战、定格穿墙等多款热门体感游戏 , 和教育、娱乐场景软硬件一体的切入逻辑如出一辙 。
文章图片
倘若进一步把目光聚焦到人机交互的维度上 , “智能健身镜”的背后则是小度深耕多模态交互的野心 。 根据小度官方的说法 , 添添“智能健身镜”首创了AI火柴人投影 , 可以捕捉19个人体关键骨骼点 , 并精准识别用户的肢体动作 。 联想到小度在智能屏、学习平板等产品上的尝试 , 正在语音交互的基础上引入人脸识别、视觉、手势、肢体等多种交互技术 , 等待小度助手的将不再是语音对话 , 而是多模态的互动 。
有类似想法的不只是小度 。 小米也曾推出自然语言处理平台MiNLP , 将NLP技术延伸到30多个业务场景 。 在此基础上升级的小爱同学5.0 , 被小米定义为智能生活助手 , 可以和用户通过声音、肢体语言、信息载体、环境等多种方式交流 。
“脑洞”再大一些的话 , 元宇宙的号角已经引燃了数字人的热度 , 百度、阿里、华为、小米等都在进行虚拟数字人的布局 。 而数字人涉及到的技术创新 , 主要是语音生成、动画生成、音视频合成、对话交互等多模态模块的配合 , 和小度、天猫精灵、小爱同学的“智能助手”并无本质的区别 。
沿循这样的逻辑 , 智能健身镜等新产品的出现 , 预示着巨头们的布局已经不再局限于“智能音箱”的争夺 , 智能助手正在被根植于越来越多的场景里 。
04 一场多维度竞争 等待智能助手赛道的 , 将是一场升维战 。
正如一位创业者在审视企业办公赛道时的感叹:“我本以为战斗结束了 , 其实结束的只是序幕 。 ”同样的说法也适用于智能助手 , 几年前还可以通过语音交互的新鲜感刺激消费 , 接下来的市场增长却要考验多方面的能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