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i上线的第十个年头 , “智能助手”正在引燃新的战火 。
小度旗下的科技潮牌“添添” , 日前推出了一款主打运动陪伴的智能健身镜 , 将语音、视觉等多模态交互带到了智能健身行业;天猫精灵和新东方签署了合作协议 , 宣布将围绕教育智能硬件展开内容、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
如果是在2020年以前 , 这样的消息注定不会被太多人关注 , 彼时主打语音交互的智能助手还处于风口期 , 新品牌、新产品、新合作层出不穷 。 可当智能音箱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告别了高速增长 , 当外部舆论纷纷期待赛道玩家们下一步发展时 , 以小度为首的行业巨头们的新动作无疑格外引人瞩目 。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蛰伏期后 , 智能助手的舆论热度能否重燃 , 巨头们的回答可以说是最直观的答案 。
01 当场上只剩巨头【入局智能健身镜,小度破圈进行时】作为语音交互最早的载体 , 智能音箱并不是一个典型的硬件赛道 。
以亚马逊推出首款Echo为起点的话 , 智能音箱某种程度上延续了智能手机的进化轨迹 , 许多玩家迅速涌入 , 仅仅在中国市场就上演了“千箱大战”的局面 , 市场的年销量也迅速超过4000万台的“临界点” 。
历史在不断重演 , 但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重复 。
犹如智能手机掀开了移动互联网的序幕 , 智能音箱的入口价值太过耀眼 , 结果自然是巨头们的凶猛进攻 , 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 , 都呈现出了“巨头垄断”的局面 。 比如IDC的调研报告显示 , 小度、天猫精灵、小米三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占到了95%以上 , 市场集中度远甚于智能手机 。
文章图片
市场过快集中的副作用在于:智能音箱的市场扩张离不开“低价补贴” , 一旦巨头们掌控了市场 , 不再出现格局被颠覆的悬念 , 普遍会选择跳出“价格战”的泥潭 , 产品定价将一步步回归理性 , 同时也意味着被低价挑起的市场需求 , 也将随着价格的正常化不断收缩 , 并直接影响整体的业绩表现 。
正如洛图科技在《中国智能音箱零售市场月度追踪》中提到的 , 2021年第三季度 , 中国智能音箱市场的销量为779万台 , 同比下降1.5%;第三季度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的销售额为22亿元 , 同比增长27.2% 。
这样的一幕并不缺少合理的解释 。 市场销量虽然有下滑的趋势 , 但市场的销售额却在高速增长 , 符合对巨头们摒弃低价策略的判断 。 何况智能手机、家电、乘用车等市场同期的销量均在下滑 , 智能音箱也不可避免被消费低迷的外部环境影响 , 即使智能音箱的销量已经开始触底反弹 , 特别是带屏智能音箱还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
虽然在整体低迷中智能音箱行业还是保持着相对亮眼的成绩 , 但小度、天猫精灵和小米组成的头部梯队占据了市场 , 却需要回答另一个棘手问题:智能助手的想象空间在哪里 , 行业能否重新焕发活力?
02 市场进入新周期 答案其实早已经给出了 。
如果智能助手的硬件载体过于单一 , 用户只能用来查天气、问时间、听新闻 , 几乎很难形成高粘性的用户习惯 。 智能助手想要进一步占领用户的心智 , 势必要在语音交互的基础上不断向外拓展 , 然后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功能让用户产生惯性依赖 。
外界眼中的智能音箱似乎进入了静默期 , 但三巨头则非常默契的告别了固守单一硬件的思维 , 开始了生态和场景上的“暗战” 。
最早押注带屏智能音箱的小度 , 采取了1+X+Y的产品理念 。 其中1是小度助手 , 也是小度的战略核心;X是交互类产品 , 在音箱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智能屏、耳机、翻译、智能电视、智能健身镜等触点;Y是生态层面 , 包括开发者生态、内容布局和IoT硬件的兼容 。 简单来说 , 就是为语音交互创造更多的可玩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