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脸的我想做个好人,但身边人不让( 二 )


结果表明 , 两群大学生的总体正确率均高于随机猜测 。 但是 , 个体对自己所做判断的自信水平和实际准确度之间并无关联 。
虽然普通人猜对结果的概率比瞎猜要高 , 但人们不太有自知力 , 在判断自己准不准这件事上和瞎猜差不多 。
“这些人与我交朋友 ,
看中的是我的职位啊”
为了解人们到底为何能“看出”贪官 , 研究者设计了第 3 项研究 , 这次研究者不仅调查了“行贿者”对贪腐面孔的感知 , 还调查了“受贿者”是不是真的会受贿 。
这个研究分为好几步 。 第一步 , 研究者邀请了56名普通韩国成年人按统一的要求提供了个人大头照 。
第二步 , 研究者邀请了800名美国成年人给这些照片的特质打分 , 例如值得信任程度、容易受贿程度等 。
完成打分任务后 , 这800名被试还需要做贿赂判断任务 , 他们需要想象自己是一名潜在行贿者 , 例如想象自己是一名犯了错的职员 , 正在决定要不要贿赂同事以掩饰错误 。
然后研究者会再展示一遍大头照 , 要求被试仅基于样貌判断 , 自己会不会向照片上的人行贿 。
第三步 , 研究者重新召集了第一步中的56名韩国人 , 同样让他们想象贿赂判断任务中的场景 , 但他们需要设想自己的身份是潜在受贿对象 。
他们要回答“我在该场景下是否会接受贿赂”以及“如果有X人向自己行贿 , 我会接收其中多少人的贿赂?”这两个问题 。
其中 , 第二个问题中的“X人”是第二步的800人中 , 实际选择向此人“行贿”的人数 。
实验结果显示 , 在控制了潜在的影响后(比如这个小姐姐太好看了 , 或者这个大叔看着太惨了) , 研究者发现人们更倾向于向看上去更不值得信任、更腐败、更不道德或更不诚实的人行贿 。
通过“受贿者”面孔感知到的个人特征 , 也确实能显著预测“受贿者”实际决定接收的贿赂数 。
但是 , 研究者发现 , “行贿者”通过“受贿者”面孔感知到的个人特征 , 没有办法预测“受贿者”会不会选择接受贿赂 , 也不能预测“受贿者”的相对受贿频率(即受贿次数除以总行贿人数) 。
也就是说 , 人们根据面孔感知到的个人特征 , 其实与“受贿者”是不是更容易接受贿赂没有关系的 。
那为什么受贿者的面孔特征还是能够预测他实际决定接受贿赂的数量呢?这与行贿总数有关:
人们越感觉一个人的面孔贪腐 , 就会有越多的人选择向这个人行贿 , 从而使得这个人受贿的总量增加 。
也许甲和乙的道德水准原本差不多 , 都是十次行贿里会忍不住接受一次 。 但有100个人决定向贼眉鼠眼的甲行贿 , 而只有5个人决定向浓眉大眼的乙行贿……最后 , 甲锒铛入狱 , 乙平安无事 。 其他人还要看着他们的照片感叹一句 , 真是相由心生 。
研究者认为 , 看脸识人的准确性可能源于社会期望(Social Expectations) , 大家“期待”他是一个坏人 , 于是 , 他成为了一个坏人 。
【反派脸的我想做个好人,但身边人不让】当然 , 这不是为贪污腐败的官员辩解 , 外因仅是影响作用 , 内在动机才是决定性的 。
就算有再多的人来送礼 , 只要理想信念坚定 , 又怎么会落入贪腐的圈套呢!
来源:果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