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的动词用英语怎么说 文化碰撞英文( 三 )


青年时代,田汉痴迷俄国文学,深受十月革命感召,他也因此引起俄语世界关注 。俄语世界自1949年起多次译介刊登《义勇军进行曲》,并于1959年和1990年分别翻译出版剧本《关汉卿》与《谢瑶环》 。此外还有两本研究专著:尼科尔斯卡娅在20世纪80年代撰写的《田汉与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和阿芝玛穆朵娃1993年出版的《世纪背景下的田汉肖像》 。尼科尔斯卡娅将田汉视作“中国国际文学的奠基人”,认为“田汉关注的不是某个国家民族的特殊性,而是整个人类社会”“阿比西尼亚的母亲所遭受的折磨和苦难,与中国的母亲在同样情况下所承受的并没有任何区别” 。
德语世界对田汉的译介始于20世纪80年代,独幕剧《南归》率先被选编进《中国现代剧作》一书 。而后,田汉作品的德语翻译主要集中在《袖珍汉学》杂志上,《咖啡店之一夜》《生之意志》《薛亚萝之鬼》《江村小景》等作品也陆续译成德语 。其中,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马海默是主要译者 。
海外田汉研究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较为活跃,随后较为沉寂,近年来又有回温之势 。2014年,中国学者罗靓出版了第一本田汉研究英文专著《先锋主义与流行文化——以田汉为中心的考察》,倡导在国际先锋主义视域下探讨田汉在政治与美学上的先锋性 。2015年,波兰学者孔莉娅出版了波兰语专著《新中国戏剧的根源——田汉》,评价说“中国新戏剧模式的采用和创造性改编的过程,与被国内外普遍称为‘中国现代戏剧之父’的田汉直接有关” 。
田汉的独特意义在于,他始终在民众视野中开展先锋戏剧实践 。换言之,田汉的先锋性在于孜孜求索于戏剧艺术如何改变底层劳动者生活,改变生产关系,并通过戏剧参与到广阔的历史实践中 。因而,他追求的绝不是精雕细琢地留下一部不朽之作,而是借助有限的条件,介入动荡繁复的现实,以戏剧运动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 。这也是他受到世界尊重的原因 。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陈 思)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10月12日第 07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