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新嫁娘词》原文、译文、赏析
新嫁娘词
作者:王建

文章插图
三日入厨下 , 洗手作羹汤 。
未谙姑食性 , 先遣小姑尝 。
赏析
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 , 往往曲尽人情 。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 , 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诗之续 , 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 , 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 。夫婿称心还不行 , 还得婆婆顺眼 , 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 , 照例要下厨做菜 , 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 , 《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 , 但凡新媳妇进门 , 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 , 发个利市” 。画眉入时固然重要 , 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 。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
“三日入厨下”直赋其事 , 同时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 。“洗手”本是操作中无关紧要的环节 , 写出来就有表现新妇慎重小心的功效——看来她是颇为内行 , 却分明有几分踌躇 。原因很简单:“未谙姑(婆婆)食性” 。考虑到姑食性的问题 , 颇见出新妇的精细 。同样一道羹汤 , 兴许有说咸 , 有说淡 。这里不仅有个客观好坏标准 , 还有个主观好恶标准 。“知己不知彼” , 是不能稳操胜券的 。她需要参谋 , 还要考虑谁来参谋 。夫婿么 , 十个男儿九粗心 , 他在回答母亲食性问题上 , 也许远不如对“画眉深浅”的问题来得那么叫人放心 。而女儿才是最体贴娘亲的 , 女儿的习惯往往来自母亲的习惯 , 食性亦然 。所以新嫁娘找准“小姑” 。味”这东西 , 说不清而辨得出 , 不消问而只须请“尝” 。小姑小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 , 总未成年 , 还很稚气 。她也许心想尝汤而末敢僭先的 , 所以新嫂子要“遣”而尝之 。姑嫂之间 , 嫂是尊长 。对夫婿要低声问 , 对小姑则可“遣”矣 。情事各别 , 均应服从于规定情景 。这两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 , 写得细腻传神 。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 , 以下的事情 , 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 。这样反觉余味无穷 , 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 。由于诗人善于描写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 , 寥寥几笔便勾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 , 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
- 赞美暮年的话 人生暮年的感悟的美句
- 夫妻一起开的店离婚怎么算 离婚后
- 表达第一眼看到就喜欢的句子
- 女朋友感动哭的暖心话语 女朋友感动哭的暖心话
- 在国内办理涉外离婚的流程是怎样的
- qq网名女生淡雅清新气质的
- 民法典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有多久
- 最真诚的早安问候语图片
- 每天早上对我说早上好 每天跟你说早上好的人
- 笑起来嘴巴往一边歪的面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