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学生没办法坚持 , 没有毅力 , 这就要求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督促者、检查者、激励者 。 也就是说 , 未来教师越来越强调学习服务设计与开发、个性化学习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等多个方面 。 比如 , 课程育人的方面 , 一定需要老师跟学生深度互动 , 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育人目的 。
那么人机结合之后有什么变化呢?有很多 , 比如课前会变成智能备课、电子签到;课中会变成针对性教学、在线教学、深度互动、实时记录、开放资源、个性化指导、过程监控、环境管理;课后会变成智能批阅、智能分析等等 。 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 , 提高了教育体系的生产力 。
文章图片
换句话说 , 人工智能带来了教师脑力劳动的解放 , 教师可以更多关心学生的心灵、精神和幸福 , 与学生平等互动 , 激发学生求知本能 , 实施更加人本的教学 。 就像现在的“双减” , 课后三点半给老师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任务 , 老师就更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来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 。
课程评价变革:发展性评价
未来的课程评价 , 越来越强调发展性的评价 。
从评价的角度来看 , 会越来越从注重知识、基本能力的评价到关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从评价功能的方面看 , 越来越强调从甄别、选拔到精准改进促进发展;评价对象方面 , 从面向部分学生到面向所有学生;评价的能力本质方面 , 从关注个体能力、绩效表现到关注团队、群体协作的表现 , 从关注个体的知识迁移运用到人机结合的知识应用等等 , 实际上整个评价体系都会发生变化 。
文章图片
基于“数据”的发展性评价 , 老师可以通过智能技术 , 自然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模态数据 , 分析学生的知识状态、知识误区、学科素养、认知能力、学习风格、注意力、情绪情感、学习轨迹 , 形成一种全面的发展性评估报告 , 给学生提供一个参数报表 , 告诉学生这一学期的知识掌握了哪些 , 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情况怎么样 , 核心素养发展的情况如何 , 学科能力分析情况怎样 , 这个发展性评估报告就像一个体检报告 。基于这种发展性的评估报告 , 可支持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教育理想 。
文章图片
课程治理的变革:基于数据
我们的课程治理会越来越多强调数据 , 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产 。
数据将成为教育大数据生态系统的基石 , 班级、实验室、课本和课程是最重要的数据平台 , 连接各种孤岛式的系统 , 在教育业务流程中形成无缝的数据流 , 既使用数据又生成数据 。
未来 , 数据将成为课程的核心要素 , 服务于学生、学科教师、班主任、年级主任、教学主任、校长、教研员、教育行政人员、家长多个主体 。 数据嵌入到我们学生的学习、教学、评价、教研、管理、培训、服务多个业务环节 , 促进业务有效的提升 , 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整体的、效率的提升 。
文章图片
基于大数据 , 学校可以推进课程实施的协同治理 。 以前我们设计的课程 , 涉及很多角色很多活动 , 但是这些角色和活动老死不相往来 。 现在 , 这些数据则可以在学校 , 教育行政部门、研究部门、家庭等各个角色之间无缝流转 , 每个角色都有几项工作能够利用数据来大幅度提高效率 , 实现课程实施的协同治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