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2020-2021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中 ,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 。 面对可能马上到来的新时代 , 元宇宙将会带来怎样的技术进步甚至新的基础设施形态?未来元宇宙会有哪些应用场景实现?哪些业态会是“元宇宙原生”新应用带来的新业态?在未来的元宇宙的世界 , 脑机接口等是否会成为重要终端形态?
近日 , 在“元宇宙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上 。 专家学者重点聚焦未来5-10年内的技术及应用问题 , 围绕新终端、新技术、新业态 , 共同探讨元宇宙未来发展 。
文章图片
何宝宏:对于元宇宙的研讨需要引入时间维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表示 , 近年来 , 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需求 , 越来越超过了对物质世界的需求 , 并且体现为数字方式 。 而元宇宙在此背景下将会推动技术的发展 , 从而带动经济的进步 。 对于元宇宙的研讨需要引入时间的维度 。 近期来看 , 需要聚焦技术和产业方面的问题 , 远期来看 , 元宇宙世界的法律、道德、伦理等是未来需要考虑的 。 本次研讨会重点聚焦未来5-10年内的技术及应用问题 , 展开探讨 , 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新终端 。 元宇宙需要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双向出入口 , 也需要除了视觉以外更多的感官要素才能实现沉浸式体验 , 那么未来终端该是怎样的?AR/VR以外 , 脑机接口等是否也会成为重要终端形态?二是新技术 。 元宇宙是综合性技术 , 既能带动单点技术突破 , 又能带动技术融合进程 , 未来将会带来怎样的技术进步甚至新的基础设施形态?三是新业态 。 未来元宇宙会有哪些应用场景实现 , 哪些又会是“元宇宙原生”新应用带来的新业态?
史炜:元宇宙发展需要协同推进 , 不能脱实向虚
原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工信部信息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史炜表示 , 元宇宙成为当前热点有三个关键因素值得关注:一是AI技术的发展与AR/VR/XR的技术推进并不同步;二是5G技术推进仍找不到适宜的应用模式和创新性场景;三是大数据、云服务、算法算力、区块链、AI等迫切需要协同发展 。 政产学研各界对于元宇宙的理解和定义都存在各自的特点 。 需要从技术、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等维度进行综合思考 。 技术是元宇宙的根基 , 但不能只看技术 , 元宇宙的经济价值一定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上的 。 元宇宙的发展不能脱离了政治、经济、产业创新、就业、金融政策等的协同推进 , 不能脱实向虚 , 背离制造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核心 。
张沕琳:目前匮乏的是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间的交互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张沕琳表示 , 元宇宙并非一个新概念 , 其构建一个能够给人们全新体验 , 与真实世界体验相对立甚至超越真实世界体验的虚拟世界 。 这个虚拟世界其实从计算机诞生的那天就已经出现了 。 虚拟世界的内容构建已经足够丰富 , 匮乏的是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交互 。 AR/VR在交互过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 但仍还停留在视觉冲击层面 , 后面还需要有一套组合拳 , 让这种交互更加紧密 。 实现人的神经系统与外界信息的直接交互是重要途径 , 但由于可能对于人体的破坏性操作而让大众觉得比较遥远 。 实际上随着技术进步 , 创伤及创面的减小是能够加速这种体验的 。
吴海:元宇宙发展要筑牢技术底座、关注行业实质应用、重视数字安全风险
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表示 , 元宇宙得到产业和投资界的高度关注 , 主要原因在于各界对于新平台级产品的期盼、新技术场景落地的需求、新生态格局的构建以及新赛道可能存在的投资空间 。 对于元宇宙概念以及实质发展 , 要关注:一是要从概念叙事变成优质的技术产品服务;二是元宇宙关联产业的发展需要构建良好的生态体系;三是产业发展要循序渐进、健康规范 。 从投资视角看 , 元宇宙并不是凭空而生的新鲜事物 , 但理念提法有一些更新迭代 , 与计算算力、通信网络、数字孪生等过往技术发展存在一些关联性 , 重点还是要支持筑牢技术底座、关注行业实质应用、重视数字安全风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