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留题地 固始风水大师( 四 )




就靠这个权限或资格 , 蔡元定也正式成为朱夫子的左膀右臂 , 等于俗语所谓哼哈二将 。


再后来 , 朱子在云谷建了一个精舍 , 蔡元定也在西山设了一个“疑难堂” , 以与朱夫子在云谷的“晦庵草堂”遥遥相对而彼此呼应 , 还彼此悬灯相望 , 为了及时切磋问疑 , 他们约定 , 如果哪天谁的灯暗淡了 , 就表明学有难处 , 那么第二天两家就聚在一起 , 共同研讨以期攀登求学问道的最高峰 。


蔡元定教学精神 , 首重“性”与“天道” 。
当然 , 这个性不是其它 , 而是吾国古代学术传统的一个很大的命题 , 所谓性 , 简单地说就是人性 , 是人性的一种趋向 , 无论你是孟子很容易被人误会的性善 , 还是荀子同样容易遭人误会的性恶 。


人性与天道 , 或天人要合一 , 就是蔡元定最看重的一个思想的核心与出发点 , 这种无过无不及或孔子所谓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 , 也许就成为蔡元定日后《发微论》的一个核心出发点 , 也表明了蔡元定之所以要在易学的所谓义理派与象数派之间折衷取舍 , 也是早就“良有以也”!


所谓义理派 , 就是易学思想中的道理派 , 怪力乱神不来 , 更加不讨论或不看重易学思想我以为很重要的一个术数的成分 。


而象数派 , 简单来说 , 就是要讲究算命 , 无论你是个人的命还是国家的命;要看风水 , 无论你是个人的风水 , 还是国家民族的大风水 。


尽管 , 蔡元定总体来说 , 还是邵雍邵康节这一象数派的友军 , 因为 , 他不但在某种意义上纠正了朱熹对象数派的忽视 , 同时 , 他自己也积极参与到易学术数一派的研究当中 , 并且还要进行充分的实践 。


自本而治 , 从源到流 , 是蔡元定学问之道的核心 , 我认为也是对的 , 于是“闻者无不兴起” , 到他西山疑难堂求学听课的人好比当年陈寅恪或钱钟书的课堂 , “常常挤满书屋内外” , 所以 , 朱夫子又是一赞:


造化微妙 , 惟深于理者识之 , 吾与季通未尝厌也 。


当时有一个日后的高材生黄干也说:


我最开始是受教于朱夫子的 , 后来也到蔡公门下打学术的秋风 , 发觉也是门庭若市 。还有 , 我发觉——每次蔡元定蔡公拜访朱夫子的时候 , 朱夫子总要留住他让他盘桓数日 , 就种种哥德巴赫猜想或费马大定理进行讨论决疑 , 往往往复辩难 , 通宵达旦 , 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真是杠杠的 。


所以 , 跟随朱夫子学习的 , 返回的时候总要如我这样再到蔡公的门下——去打学术的秋风 , “得其言论不忍去 , 去皆必有所得也”!


我啊 , 有缘拜识蔡公的时间最久 , 而所受的种种教诲也最深啊!


蔡元定的理论造诣特别是易学造诣 , 有《皇极经世旨要》或《八阵图说》这样的经典阐释作证 , 至于象数实践 , 蔡元定也不拉下 。
元代有个大儒吴澄讲 , 朱熹的母亲祝令人之地 , 就是蔡元定帮着勘定的 , 包括他自个儿蔡家的风水 , 据说公元1152年蔡元定18岁时 , 他父亲病逝了 , 他呢 , 秉承学以致用的精神 , 先葬其父于他家后山 , 后来呢 , 迁葬于崇安县上箬之源 , 至于他为什么要改葬 , 据《人子须知》 , 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