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技项目先同行半步
采访人员:你们投资金额有2/3是硬科技 。 硬科技是兴国之本 , 投资这个行业很值得尊重 。 但硬科技项目投资时间很长 , 回报不确定性很高 。 怎么解决盈利回报问题?
牛若磊:硬科技确实回报时间很长 , 不确定性高 , 它不像商业模式创新 , 烧钱烧出一个市场份额 , 然后上市后可以退出 , 快节奏 。 我们对硬科技的投资有两方面:一种是非常早期的项目 。 比如蓝箭航天 , 的确有比较长的周期 。 我们已经投了两年 , 目前火箭在测试阶段;也有一些项目是后期投资 , 企业本身的盈利状况很好 。 如我们投资的蜂巢能源 , 它已经有成规模的收入了 , 展锐有100多亿的收入了 。 我们在硬科技领域投资是一个哑铃策略 , 大部分资金在后期项目上 , 一部分资金在早期项目上 。 其实 , 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对科技项目很友好 , 它并不会要求你一定有非常高的收入或者利润才能上市 。 科创板和北交所 , 给予了硬科技投资早期项目的一些退出机会 。
采访人员:能在合适的时机投入有潜质的公司 , 这是非常考验眼光的事情 。 举个例子说说你们团队如何精确判断时机 。
牛若磊: 我们对团队有一个要求:必须比市场早半步 。 这是我们最优的状态 。 分两类项目:半年或一年后会更加被追捧的热点赛道 , 我们提前早半步布局 。 因为我们同事很多都拥有优秀理工科背景和产业背景 , 我们通过深入研究抓住这些市场机会 。
我们第一个硬科技项目蓝箭航天 , 我们在投的时候 , 其实很多机构亦看了但犹豫不出手 。 我们经过了半年左右深入尽调研究 , 觉得可以出手 。 2019年10月 , 蓝箭航天处在一个真正爆发之前的早期阶段 , 我们是第一家单笔投了5个亿人民币的公司 , 随后在2020年初 , 像红杉、经纬、光速、基石就追加了投入 。 今年初还是去年底左右 , 招银国际又继续追加 。 为什么能比同行早半年投出?主要是我们通过系统持续的行业研究 , 同时对标国外头部的商业航天企业 , 例如马斯克 , 来对比国内商业航天的研发进程 。
采访人员:你们怎么提前知道马斯克的布局?
杜浩: 扎实的深入研究 , 获取更全面及时的资讯 。 我们算是那小部分提前感知到温度、提前布局进去的人 。
采访人员:证明你的团队信息抓取比较深入和全面 , 而且都是有效信息 。
杜浩:投资科技太早了 , 可能就成了前浪;太晚了 , 大家都在抢 。 科技项目不像互联网 , 它融资规模没那么大 , 不像互联网持续拉新用户的模式 。 硬科技的模式是前期研发烧钱 , 产品出来了就会有现金回报 。 因此 , 投资的时点把握就十分重要 , 如果特别后期投资的话就很痛苦 , 一方面多个机构争抢 , 一方面估值也已经很高 。 提前半步最好 。
采访人员:元宇宙概念火爆 , 但真伪混杂 。 从你们的投资来看 , 真正元宇宙概念的公司 , 它会在哪几个方向上代表未来的又一次革命?哪些方向可能脱颖而出?
杜浩: 我们去年年底开始研究 。 我认为 , 目前有三个维度:基于区块链逻辑的虚拟交易 , 实际是区块链的延伸 。 这一部分我们没有过多研究 。 同时 , 从应用经济价值的维度 , 我们判断有另外两个维度:一个是从游戏切入 , 一个是从现实切入 。 游戏切入 , 这个虚拟世界可能更丰富了 , 拥有更多互动 , 包括用VR、AR 。 它是一个有价值有前景的方向 。 还有一个维度是从现实来切入 , AR眼镜本质是际上是一次人机交互的革命性升级 。
等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 , 硬件就会爆发 , 眼镜就是下一个智能手机 , 我们目前投入关键零部件 , 比如前不久投出的理湃光晶 , 就是因为每一个眼镜都要用到这种硬件 ,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前提 , 也我们当时投它的主要原因 。 如果C端市场起来 , 那就是下一个智能手机量级的市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