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 , 依托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出色的高轨运力 , 与嫦娥五号探测器规模相似 , 嫦娥七号也将是一款多器组合的8吨级大规模无人探测器 , 同时在既有机器视觉理念登月方案基础上 , 它将升级为“精准定点落月” , “飞跃探测器”的出现将是原始创新能力的一次华丽转身 。
文章图片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承担嫦娥七号探测器发射任务
“寻找可利用资源”是地外天体探测任务持续发展的关键事项 , 受月球自转轴与地形影响 , 月球南北两极区域存在着众多太阳光无法照射的区域 , 被称为“永久阴影区” , 根据以往绕月卫星及撞月探测数据间接证明 , 那些终年无光照的撞击坑中富含水冰资源 , 以及其他挥发物 。
有水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 比如可以转化为航天员生存所需的饮用水 , 也可以电解制氧 , 还能利用水制备火箭所需的推进剂 , 对于月球而言水冰可以称得上是“战略资源” 。
文章图片
月球南极沙克尔顿撞击坑存在永久阴影区
除了水冰资源 , 月球极区与地球极区一样 , 也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 比如月球南极点附近区域全年累计光照时间甚至可以长达300多天 , 全年月夜时长相较于其他地区要短得多 , 这意味着身处此处的探测器可以连续作业 , 探测效率更高 。
因此世界上多个有实力的玩家都在瞄准月球极区 , 尤其是永久阴影区更多的月球南极 。 它们或跃跃欲试或摩拳擦掌 , 大洋彼岸NASA发起的“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计划” , 目前已知至少有三至四次月球南极登陆任务 。
文章图片
月球前哨公司计划部署月球南极的MAPP月球车
虽然都想去月球南极 , 但真正要去却也面临很多难题 。 如果按照地球标准划分 , 南北纬66.5度以上的区域都可以称之为极区 , 但对于月球而言真正存在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是南北纬86度以上 。 若以此为标准 , NASA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计划打算去月球南极的任务中 , 至少有一半的登陆地点都不在月球南极区域 。
比如 ,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抓总研制的毒蛇号月球车 , 其登陆地点在月球正面诺比尔撞击坑周边 , 那里的纬度是南纬85度附近 。 其登陆点无法继续向南移的主要困难来自于测控 , 由于没有中继星的支持 , 毒蛇号需要选择对地球直接可见的较低纬度区域 , 以便于与地球直接通信 。
文章图片
NASA毒蛇号月球车驶离坡道测试
相较于毒蛇号月球车 , 嫦娥七号的月球南极探测则更显专业 。
自去年以来 , 探月工程先后发布了《嫦娥七号和小行星探测任务科普试验载荷创意设计征集》与《关于开展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号任务载荷竞争择优的通知》两份文件 , 表明嫦娥七号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方案论证 , 搭载的有效载荷竞标与研制工作也已经开始 。 按照计划 , 我们最晚将于2025年年底前实施嫦娥七号发射任务 。
言归正传 , 下面就该嫦娥七号探测器正式登场了:
嫦娥七号探测器实际上由五台航天器组合合体而成 , 分别是:轨道器、着陆器、极区中继星、巡视器、飞跃探测器组合而成 , 发射质量高达8.2吨 , 整体长达8年的设计寿命相较于以往更是翻了好几番 , 而实际寿命则是只长不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