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七号有多难?五台航天器合体内含新月球车,还要制造人工月震( 八 )


嫦娥七号有多难?五台航天器合体内含新月球车,还要制造人工月震
文章图片
飞跃探测器
它不仅可以反复起飞与着陆 , 在着陆之后还能通过着陆腿实现月面行走 , 与其说它是飞跃探测器 , 其实倒不如说是一款有着多足特征具备飞行能力的机器人 。 目前相关研究机构已经完成了四足与六足飞跃探测器的方案设计 , 并进行了多轮地面验证测试 。
嫦娥七号有多难?五台航天器合体内含新月球车,还要制造人工月震
文章图片
飞跃探测器地面验证测试
嫦娥七号有多难?五台航天器合体内含新月球车,还要制造人工月震
文章图片
飞跃探测器地面验证测试
飞跃探测器除着陆与行走机构外 , 整体呈棱台结构 , 设计目的也是为了让太阳能电池适应月球极区太阳光的低入射角与多变的方位角 。 在阳照区完成充电后 , 它将直接飞入有永久阴影区的撞击坑进行探测 。
在此之前嫦娥七号轨道器配置的合成孔径雷达将对永久阴影区进行高分辨成像 , 从而辅助飞跃探测器规划飞行路径 , 优于0.3米分辨率的高分辨率图像可以直接辨别永久阴影区中对飞行与着陆构成威胁的障碍物 。
嫦娥七号有多难?五台航天器合体内含新月球车,还要制造人工月震
文章图片
月球南极沙克尔顿撞击坑连接脊
飞跃探测器抵达永久阴影区着陆后 , 其搭载的月壤水分子分析仪将获取水冰存在与否的直接证据 , 完成探测后再飞离永久阴影区至阳照区充电 , 以此循环往复 。
与嫦娥七号其他成员长达8年的设计寿命不同 , 飞跃探测器设计寿命是6个月 , 这表明它没有配置适应月夜环境的热源装置 , 是根据连续光照区时长约束进行的寿命设计 。 有人会问 , 月球极区连续光照区不都是200天以上吗 , 怎么才6个月?
这就与前文提到的设计寿命概念有关 , “设计寿命”指的是最低预期寿命 , 实际寿命一般会在允许的工况条件下延长 。 比如嫦娥三号着陆器设计寿命是一年 , 实际寿命却已经超过7年 。 对于飞跃探测器而言 , 实际寿命超过6个月的可能同样存在 , 但就像NASA毒蛇号月球车没有配置月夜环境下使用的热源装置一样 , 它们都无法抵御月夜极低温环境的长时间侵袭 。
嫦娥七号有多难?五台航天器合体内含新月球车,还要制造人工月震
文章图片
飞跃探测器月面上空飞行效果图
飞跃探测器的首开先河证明了一条规律:创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 , 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触发质变的过程 。
嫦娥七号的惊喜远不止如此 , 前面提到的月震仪它不仅可以监测月球自然震动 , 还肩负有监测人工制造月震的使命 。
人工月震?是的 , 你没有听错 。
嫦娥七号计划携带“月壤侵彻式勘察器” , 该装置将在距离着陆器约500至1000米距离进行月壤侵彻实验 , 侵彻深度约1.5米 , 该装置基于分布式探测功能直接开展月壤剖面物性测量 , 为研究月壤本构特征和反演月壤水冰含量提供数据支撑 , 着陆器部署的月震仪将协同记录该装置制造的人工月震 。
嫦娥七号有多难?五台航天器合体内含新月球车,还要制造人工月震
文章图片
月壤侵彻式勘察器主要指标
嫦娥七号一系列的功能创新真可谓是眼花缭乱 , 其实它主要围绕月球地质信息、月球空间环境、关键资源勘查等科学探测任务进行 , 并在上述科学任务牵引下突破月球极区定点着陆、月球极区精细勘察、永久阴影区到达与原位探测、极端环境下系统寿命与可靠性验证等工程难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