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生物被禁捕,明明是“害虫”为何要保护,这次钓鱼人要背锅

红虫对于普通人很少接触,但对于钓鱼人来说,红虫是非常好用的钓鱼饵料。为何说它是“害虫”,因为红虫是摇蚊的幼虫,相信大多数人都非常讨厌蚊子。
但近些年来,多地都出台了禁捕条例,红虫也在禁止捕捞的范围内,这就让很多人,尤其是钓鱼人不理解,明明大量捕捞红虫会减少摇蚊的数量,为何要禁止捕捞,甚至还有人因捕捞红虫被处罚。

又一生物被禁捕,明明是“害虫”为何要保护,这次钓鱼人要背锅

文章插图
环境治理监督大队劝离红虫捕捞者
为何说钓鱼人要背锅当秋冬季来临时,水温降低,多数鱼类减少活动过冬,但鲫鱼是比较耐寒的鱼类,和人在气温低时喜欢吃火锅一样,鲫鱼此时也需要高蛋白食物,红虫蛋白质含量为41%~62%,脂肪为2%~8%,热量为4卡/克,所以在钓鱼时就变成了不二的选择。
每年秋冬季时,无论是渔具店、花鸟市场还是电商平台,都有大量商家售卖活体红虫,大部分都是被钓鱼人所购买,少部分被观赏鱼爱好者购买作为饲料使用。全国钓鱼人数量非常庞大,每天消耗的红虫也是非常巨大,所以钓鱼人是最大的红虫使用者。

又一生物被禁捕,明明是“害虫”为何要保护,这次钓鱼人要背锅

文章插图
不起眼的红虫利润不菲这么一个小虫子会有多大的利润?作为钓鱼人几乎都知道,很小的一盒红虫,在渔具店销售价格通常为5元,单独挂钩使用也就2、3次就会消耗干净,如果换成拉饵钓鱼使用,单次至少要消耗3-4两,甚至半斤,所以长期以来,红虫的价格越来越高。
在我的印象中,2014年红虫的价格约在5、60元/斤,2016年已经攀升到80-100元/斤,最近两年大个体红虫(2.2mm个体)更是高达近120-200元/斤,如此高的价格必然会引起大量捕捞者来进行捕捞,所以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又一生物被禁捕,明明是“害虫”为何要保护,这次钓鱼人要背锅

文章插图
在天津地区,是知名的红虫捕捞地,人工捕捞方式时人站在水中,将淤泥翻起,用抄网简单筛选后,放入岸边的盆中,盆上有过滤网,利用红虫向下钻的特性,将淤泥和杂物过滤到网上,红虫落入盆内。再利用不同网眼的纱网过滤出不同个体大小的红虫,按个体大小进行售卖。

又一生物被禁捕,明明是“害虫”为何要保护,这次钓鱼人要背锅

文章插图
筛选红虫
如果条件允许还有机械捕捞,原理类似,如果运气好,每天上百斤的捕捞量,产生的利润可以达到2000-4000元,投资较小回报大,所以在一些热门捕捞点,水里人满为患。

又一生物被禁捕,明明是“害虫”为何要保护,这次钓鱼人要背锅

文章插图
机械捕捞红虫
为何是害虫还要禁止捕捞一、红虫是摇蚊的幼虫,摇蚊的种类很多,很大一部分摇蚊是不会叮咬人的,因此和被人讨厌的花蚊不同,“蚊子”的幼虫叫孑孓,和红虫有很大区别。
二、红虫是很多鱼类的天然食物,属于食物链中关键的一环,多数鱼种包括幼体时都是以红虫为食,而且摇蚊也是很多昆虫和两栖、爬行动物的食物,所以无论是幼虫还是成体,如果数量大量减少,会影响生态。

又一生物被禁捕,明明是“害虫”为何要保护,这次钓鱼人要背锅

文章插图
三、红虫本身大量摄取水体中的有机碎屑,还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四、捕捞红虫时会破坏环境,捕捞时会破坏河床,水生植物、浮游动植物等,尤其机械捕捞会淤泥反复筛选,同时也会排进柴油等污染物,对水质和河堤都造成了破坏。
多地禁止捕捞5月23日,安徽省检察院对外发布了该省蚌埠市淮上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益诉讼系列案。《最高人民检察院》——掠夺性捕捞“红虫”,40倍生态损害赔偿!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