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中的阴阳 风水阴阳之分


【风水中的阴阳 风水阴阳之分】

风水中的阴阳 风水阴阳之分

文章插图

阴阳知识是学风水的入门必修课,也是研习风水的核心与关键 。学风水,首先就要吃透风水的阴阳本质和属性,以及洞悉阴阳原理和知悉阴阳断事的原则 。破解了阴和阳的玄妙,也就基本找到了风水的实质与真谛 。因此,风水学又可称之为“阴阳学”“阴阳风水学”或“风水阴阳学”,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堪舆学”“看风水”等 。尽管阴和阳看似简单,知其精要者却甚少,理解其原理和属性并能灵活运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
风水中的阴阳 风水阴阳之分

文章插图

《易经》认为,阴阳是天地、事物的总根源,自然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阴阳相互交感的产物,而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可分为阴阳两大类,一切事物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全在于阴阳二气的运动和转换 。因此,阴阳观念一直被视为风水学说的基本指导思想,并贯彻风水应用的始终,这种思想的形成对古人认识天地和选择生存环境都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
风水中的阴阳 风水阴阳之分

文章插图

风水学中的“阴阳”,原指山水地形与日光照射的关系及其人文属性,后来泛指地理、方位,以及各种事物的属性 。如《黄帝宅经》中记载:“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 。……是以阴不独王,以阳为得;阳不独王,以阴为得 。亦如冬以温暖为德,夏以凉冷为德,男以女为德,女以男为德之义 。……凡之阳宅即有阳气抱阴,阴宅即有阴气抱阳 。……阴阳往来,即合天道自然,吉昌之象也 。”
风水中的阴阳 风水阴阳之分

文章插图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本府也 。”意思是说,阴阳这个东西,是天地存在与运行的大道规律,是万物由来的根本与规范,是事物演变进化的父母,是生死存亡的本源,也是神明灵魂的府邸 。
风水中的阴阳 风水阴阳之分

文章插图

《易经》“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中“两仪”也即阴阳的概念 。老子《道德经》中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唐司马承祯在《天隐中·安处》篇中说:“何谓安处?在乎南向而坐,东首而寝室,阴阳适中,明暗相半 。”《吕氏春秋》也说:“室大多阴,台高多阳 。”就连俗语都在说:“大门朝南,子孙不寒;大门朝北,子孙受罪 。”这一切说明,万事万物不但有阴阳的属性,而且还要注重阴阳平衡的调和 。
风水中的阴阳 风水阴阳之分

文章插图

风水学说中的形势派理论把山称作阳,水称作阴;山南称为阳,山北称为阴;水北称为阳,水南称为阴 。堪舆家论水,以山主静而属阴,其势高,又为阴中之阳者;水本动而属阳,其势低,又为阳中之阴者 。因而讲究山水交会、动静相乘(读如成)、阴阳相济 。所以《青囊海角经》说:“山水者,阴阳之气也,山有山之阴阳,水有水之阴阳,山者阴盛,水者阳盛 。高山为阴,平地为阳 。阳盛则喜乎阴,阴盛则欲乎阳 。山水之静为阴,山水之动为阳 。阳动则喜乎静,阴静则喜乎动 。”《管氏地理指蒙·葬经翼》云:“盖以静之理言,则水为阳,山静为阴 。以险易之理言,则坦夷为阳,峻为阴 。以情势之理言,则开耸为阳,局缩为阴;抽袅为阳,硬滞为阴;面豁为阳,背负为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