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资本市场领域的落地应用 , 北京开展资本市场的金融科技创新试点 。 近期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了首批拟纳入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的16个项目名单 , 业务场景覆盖智能投顾、智能风控、智能运营等资本市场业务领域 。 其中华夏基金联合京东科技基于数字华夏平台搭建的智能排雷系统入选其中 。 该系统依托信用评价体系和量化分析能力 , 通过数据、模型、工具以及观点四位一体的服务 , 形成信用风险分析、预警、管理工具的核心功能 , 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更及时准确的信用风险管理分析 。 可有效应对债券市场主体违约情况 , 做到及时风险评估预警 , 以提升机构对风险定价和风控能力 。 根据统计 , 该系统预警准确率85% , 平均提前半年发出预警信息 , 覆盖超过8600家发债主体 。 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辅助金融机构提升投研能力是大势所趋 , 据了解市场已有多家金融机构在做智能信评尝试和布局 。
智能信评成为基金公司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
债券是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资管机构财富管理重要投资标的 。 但近年来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 , 公司主体频频“爆雷” 。 基金公司能否提前识别公司主体风险 , 已成为提升风控能力、保障投资安全的关键因素 。
在传统信评工作中 , 基金公司普遍通过跟踪债券主体财务数据和外部舆情监控获取信息 , 基金信评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在海量信息选择有效信息实现对投资标的风险管理 。 对投资标的主体公司信评过程包含找数据、手工研究、撰写信评报告、评级流程、投后监控和管理几个阶段 。 数据来源方面 , 传统财务数据和舆情信息来源过于单一 , 具有一定局限性和滞后性 。 在研究阶段 , 研究人员需要人工整理数据并建模 , 最终输出信评报告 。 这个过程 , 依靠人工进行分析研判 , 往往会疏漏关键信息 , 过度依靠研究人员个人经验 , 还会造成人工误差 。 此外 , 在多个系统上切换完成数据获取的过程 , 也会造成研究人员时间精力浪费 。
相关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11月底 , 债券市场违约规模将近1800亿元 , 已超2020年全年水平 。 在此背景下 , 提升信评水平和投研能力成为各家机构应对违约债券的必备手段 。 随着资管科技数字化水平提升 , 目前已有多家机构借助人工智能 , 基于投研框架与大数据量化模型分析 , 对所有上市和发债主体进行多维度自动化的风险预警和信用评级 , 大多数机构表示使用智能信评系统可平均提前半年以上对大多数风险企业发出预警 , 排除绝大多数违约企业 。
智能排雷系统辅助识别市场黑天鹅
为实践公司数字化转型 , 更好的应用外部多方舆情数据 , 华夏基金联合京东科技 , 基于数字华夏平台之上 , 联手搭建投研一体化智能排雷系统 。
智能排雷是华夏基金投研一体化工程中的重要系统 。 基于华夏基金的“数字华夏”一体化服务平台进行建设 , 为用户提供系统化、个性化的主体排雷预警服务 。 系统以基金公司业务逻辑为基础 , 结合外部公开财务数据、多维市场舆情数据 , 向用户提供可搭建预警指标、模型、方案的系统化工具 。 同时通过高频预警信号 , 帮助用户识别有潜在风险的公司主体 , 辅助用户及时识别市场黑天鹅 。
该系统主要面向基金信评研究员和基金经理 , 通过舆情因子增加对于固收投资风险预警的可行性、可靠性和时效性 , 此外与财务、市场结合 , 并整合大量投研工作中所需要的功能模块 , 提供一站式、自动化的风险预警和信用评级解决方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